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曹操《蒿里行》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本文发表于2021-12-14 06:22:58 最后修改于2021-12-14 06:22:58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蒿里行》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

原文】: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注释】:

  (1)关东:指(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以东。

  (2)群凶:指( 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恶人)

  (3)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联盟义举。

  (4)咸阳:暗指心向汉朝王室 ),《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这里是化用其句。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5)军合力不齐:军队虽然会合到一起了,但是力量不统一。指军阀各有野心

  (6)雁行:大雁的飞行阵列是挺一致的,在这里指的是讨伐董卓的义军各个团队,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7)嗣还,随后不久,还,同“旋”。戕,杀害。

  (8)淮南弟称号:袁绍在淮南的弟弟冒称帝号。建安二年(197),袁绍异母弟袁术在淮南(现在安徽省寿县)自立为皇帝

  (9)虮虱:虮子、虱子,此句指形容战争频繁。

  (10)万姓:百姓,以:因此

  (11)百遗一:一百个人里剩下一个人。这是说剩下的极少,不是确数。

  【

翻译】: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

析】

  《蒿里行》,本是庶民送葬时所唱的挽歌。曹操运用这一哀伤的曲调来写

  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

乱世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深沉的感慨,内容和调式是很和谐的,这是曹操运用旧题乐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被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确实,它反映了自初平二年(190年),关东各郡将领起兵讨伐董卓,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淮南(今安徽寿县)称帝这八九年间的重大纷繁的历史事变和社会面貌。重点写各路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而拥兵自重,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形成新的割据局面,从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相关人物:董卓 曹操 袁绍 袁术 郭汜 李傕 牛辅 刘协 刘虞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