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中国式智慧:古代领导们如何笼络人心

本文发表于2022-01-10 07:28:57 最后修改于2022-01-10 07:28:57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中国式智慧:古代领导们如何笼络人心

  《三国志》中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上策,以武力取胜却是下策。

  武力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过分强求换来的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局;而攻心就不同,攻心战通过兵不血刃的手段来获得真心的臣服。若是想要让对手永远心服口服地臣服于自己,那么首先你就要先把他的心“攻陷”下来,你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的军队,而是他的思想和精神。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智慧的化身,他不仅善于布局,精于用兵,更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网络人心。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把蜀国托付给诸葛亮之后便与世长辞了。刘备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南方地区的

  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罗贯中

一些小部落便开始蠢蠢欲动了,其中一个叫孟获的少数民族首领首先对蜀国宣战。

  当时,诸葛亮正开始北伐中原的计划,已经筹划了很久。为了避免自己进军中原时南蛮人在背后袭击,诸葛亮决定率领大军,征讨孟获。

  谡为诸葛亮送行的时候说:“西南地区地势险要,距朝廷又较远,缺乏管束。今,你率大军讨伐,若他日你一离开,他又会起兵反抗。所以,对付他们,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此次若能令他们真心臣服,从此不再挑衅,方能一劳永逸啊!”诸葛亮听后,也表示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赞同,心中已是有一计生成。

  诸葛亮到达作战地区,发现孟获在当地的威望很高,百姓都尊敬他。于是,诸葛亮就下达了“活捉孟获”的命令。接着,他命令王平等人按照计划,分三路夹击。果然,在蜀国大军面前,孟获即使拼死抵抗,也于事无补,被蜀军擒获。孟获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岂知诸葛亮亲自下台为他松绑,还领着他参观蜀军的军营,问他觉得蜀军军队如何。

  孟获看了蜀军阵势,心中暗暗记下,不以为然地说:“之前我不知道你军虚实,所以战败。如今,我看过之后,也不过如此,下次一定能赢你们。”

  诸葛亮会心一笑,说:“若你这样认为,那我放你回去,我们再战一次,你可要做好准备呀!”

  孟获逃回军营后,立刻重整旗鼓,准备偷袭蜀军。但是,他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早已知晓他的动作,埋伏好军队等待孟获前来。这次,孟获又被活捉了。诸葛亮见孟获仍是不服,就将其放归。

  就这样,一抓一放,反反复复,孟获被诸葛亮生擒了七次,每次孟获都以失误为由不肯认输。在第七次被抓时,诸葛亮仍然准备放了孟获。这次孟获却不愿走了,感动得落泪,跪在诸葛亮面前,说:“丞相对我七擒七纵,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不得不服呀!以后我绝对不再反了。”

  孟获不仅答应诸葛亮不再有反心,还说服其他部落放弃反抗,从此南中地区又恢复了平静。诸葛亮离开时也没有增设一兵一卒、一官一府,一切管理模式均按照他们原来的设定。有人劝诸葛亮说:“如今孟获等人忠心臣服,正是你安插朝廷官员的大好时机,而你怎么反倒让他们自己管理,这不就为以后埋下祸端吗?”

  诸葛亮说:“这里的生产条件本就不如中原,粮食短缺,又经历一场大战,我们再留守士兵,你让他们吃什么。而且,留守官吏,容易产生民族纠纷,我们让他们自己管自己,汉人和少数民族互不干涉,岂不是两全其美?”

  平定南中叛乱以后,诸葛亮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一心一意地准备北伐战争。

  诸葛亮本可以在第一次抓获孟获之时便将其杀掉,平定叛乱,班师回朝,但他却不厌其烦地反复抓反复放达七次之多,原因何在?缘由就是诸葛亮心中明白,从心理上征服对手才是真正的胜利。他的“七擒七纵”之举就是为了把自己希望和平共处的愿望传达给孟获,最终感化他,令其不再心生反叛之心。其实,诸葛亮要的并不是中南地区的俯首称臣,而是南中地区的安定。只要孟获等部落不再生事,扰乱蜀国安定,对蜀国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攻心战术最基本的要义就是抓住对方的弱点,攻其心志,一击便破。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心理战术,让对方动摇心智,丧失斗志,无心作战。刘邦当年与项羽争天下,在最关键的“垓下之战”中就是采用的这种攻心战术。

相关人物:诸葛亮 孟获 项羽 刘备 马谡 王平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