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司马懿:被骂千年,我得罪了谁

本文发表于2022-01-07 05:13:38 最后修改于2022-01-07 05:13:380人浏览
  三国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内容简介】

司马懿:被骂千年,我得罪了谁

  本书精选了数十位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将这些人的历史与故事置于巨幅的时空背景之下,从具体的事实切人,去演绎他们的传奇人生,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在争议中细看历史,力图剖析历史空白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引领读者去反思中国封建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部分文摘】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司懿是狡诈多疑和老谋深算的代名词,也是三国中备受争议的一个人。作为一个准备施展才干的人,身在乱世却不为乱世所迷,身伴枭雄,却少为枭雄所动,司马懿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那么,到底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是武将,文官,还是枭雄,谋臣?

  细看历史探争议

  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豪强之家,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先后辅佐三代曹魏君主,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晋宣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享年约72岁。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个很有“能耐”的人,既有能力,又有耐力,能够在小字辈面前做到忍辱负重,装疯卖傻,这份魄力可不是任谁都有的。正映照了那句话: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在三国中笑到最后的这个人无疑就是司马懿。但赢家虽然是赢家,司马懿在历史上终究落下了奸臣的话柄。历史对他的评价,百姓对他的评价,最终把他定在耻辱簿上,难道司马懿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吗?

  谨慎,错失围剿蜀汉的良机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正面交锋前的第一仗,是打丛裘现邸4艘坌媪怂韭碥泊哟税谕涯缓螅阶呦蛄颂ㄇ啊K韭碥渤錾降牡谝徽蹋虻檬志睿紫扔昧铰繁训腥说纳秸磐虐В缓笤儆牒罄吹脑喜⒃谝黄鹫箍蕉贰H绱擞心甭缘牟季郑媸敲畈豢裳裕纱丝杉韭碥采钍毂ǎ淖阒嵌嗄保惨隽撕罄春椭罡鹆恋木收蕉贰

  不过司马懿有时过于谨慎,还曾因此而多次错失围剿诸葛亮所领蜀军的机会。有一次,诸葛亮乘胜回到祁山,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由于苟安喝酒而怠慢了数日,诸葛亮命人责罚他。苟安便对诸葛亮怀恨在心,随后投降于司马懿。司马懿便教他回到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早晚必将篡权,请君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

主将其诏回。果然后主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司马懿抓则趁机立刻备兵,只等时机到一举攻下蜀汉。此时诸葛亮灵机一动,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一面暗暗退兵,一面又命人大肆在营中增灶,每日增设一千灶。司马懿看到这种情景,还以为蜀国徐徐不退,便也一直按兵不动,错过了歼灭蜀军的大好时机。

  其实从这个事不难看出,司马懿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如果他当初能够放手一搏,就可以乘胜追击,直捣蜀汉老巢,随着蜀军的向后移动,魏军自然可以进入西蜀,从而改防为攻,蜀国的地位也就处处可危了。

  虽然司马懿的谨慎让他错过了一次力挫劲敌的机会,以至于很多后人都将此归于他的胆小怕事上。不过,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在生死忧关的战场中,谨慎却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让司马懿保全了应有的地位和声誉,也让将士们免于许多不必要的战争。看来,奸诈狡猾的司马懿,也有着让人敬佩的足智多谋和细心周密,不是吗?

  忍辱负重,装疯卖傻

  魏明帝死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助幼子齐王曹芳执政。刚开始,曹爽因司马懿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又是自己的前辈,所以很尊重他。可是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重用了很多人,并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心腹,从而掏空了司马懿的实权,此时,司马懿成了有名无实的太傅。为了躲避曹爽锋芒的毒害,司马懿便称自己有病在家休养,这正中曹爽下怀,但并没有打消他除去司马懿的想法。

  有一年曹爽的党羽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以辞行为名,察看司马懿的动静。司马懿早就看出了他的来意,便装病不起。等李胜来时,司马懿将自己的衣衫、头发和床弄得蓬乱不堪,看起来形容憔悴,目光呆滞。然后又命府上的丫环端来一碗稀粥喂自己,喝粥时一口也没有咽下,而是任粥流出来,弄得胡须上、前襟上到处都是。李胜上前和他说话,但任由他说什么,司马懿都装着什么都听不明白,还不停地大张着嘴说话,而且说出来的话也是上句不对下句。李胜看到昔日指挥千军万马的司马懿,如今沦落到了这步田地,便放下心来,然后假意安慰司马懿在家好

  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罗贯中

好休养,就告辞了。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