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袁绍的谋士团是事功派还是浮华派

本文发表于2021-12-12 22:01:37 最后修改于2021-12-12 22:01:37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今日购买了一本好书,刘蓉博士的《汉魏名士研究》。应当说,这本书写的很不错,对名士问题的论述是很全面的,对于我们喜爱这段历史的读者而言,又有了一本专门的参考、学习资料。本书好的方面,这里不再细说,因为在本书序中,著名教授何兹全先生已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文只是针对文中的一个观点,提出一些小的质疑。

袁绍的谋士团是事功派还是浮华派

  《汉魏名士研究》的第三章名为“名士阶层的内部分化”,认为汉魏名士大体分为事功派和浮华派。所谓事功派名士,就是指的那些崇尚事功,心存济世的名士,而所谓浮华派名士,则是指那些不善于事功(实际做事)而在文化方面更擅长和突出,注重郊游、喜好清谈的名士。

  对于名士的分化,《汉魏名士研究》作者给出了很深刻的研究意见,这里不再详述,请喜好者自行购买该书学习。

  不过,《汉魏名士研究》第三章中有一个观点,认为袁绍的人才使用,是不同于曹操的,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也就是说,该书作者认为:袁绍任用的名士多为浮华派,而曹操任用的名士则为事功派。个人以为,这一点有以成败论英雄的嫌疑,值得商榷。

  《汉魏名士研究》第135页中写道:袁绍所用的都是“好言饰外”的名誉之士,曹操手下团聚的则是“忠正远见而又实者”。

  袁绍任用的名士,不外乎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审配、郭图、辛评、高乾、荀谌等人,其中田丰、沮授、审配为冀州名士,而许攸、逢纪、郭图、辛评、辛毗、荀谌等人为豫州名士,高乾为兖州人。

  实际上,袁绍的用人标准与曹操并无很大差异,也都是事功派的名士。比如:

  田丰是“天资瑰杰,权略多奇”(《三国志袁绍传》注引《先贤行状》);

  沮授是“少有大志,多权略”(《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纪》);

  审配是“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后汉书袁绍传》);

  许攸也被孔融盛赞为智计之士;

  逢纪则是“聪达有计谋”(《后汉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

  高乾后为袁绍的并州刺史,独掌一州之地,与曹操一直拼杀到最后,也是文武全才;

  而荀谌未曹操军师荀彧的兄弟,又在官渡之战时与田丰、许攸并列为袁绍三大谋主,可见也必然是智计之士。

  由此可见,袁绍当逢乱世,能够力夺冀州,平定北方四州之地,并不是依靠任用浮华派名士,而也是依靠大批事功派名士的鼎力相助的。

  曹操对于袁绍手下这些事功派名士,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荀彧、贾诩、郭嘉等人意见,认为不构成重大威胁,但是,其实是衷心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这些人才的。

  在官渡之战的最关键时刻,袁绍的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豕犬而---演义中曹操原话 ----曹操

主之一许攸前来投奔,曹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三国志武帝纪》)

  官渡之战,袁绍谋士沮授撤退不及被擒,曹操感叹:“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三国志袁绍传

  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一身都是胆!

》注引《献帝传》),反复劝降于沮授。

  邺城之战,城破之后审配被俘,曹操“曰:‘卿忠于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尔也。’有意欲活之”(《三国志袁绍传》注引《先贤行状》),显然曹傲也是希望能留下审配为己所用的。

  辛毗,辛评之弟,也是先为袁绍任用之谋士,后跟随袁绍之子袁谭并出使曹操求救。后被曹操任用为丞相长史,先后担任侍中、上军大将军曹真军师、卫尉、大将军司懿军师。

  以上几个例子证明,袁绍所用之名士,其实也是曹操想要得到的高级实用人才,是事功派名士而不是浮华派的名士。

  实际上,袁绍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任用的是浮华派名士,而是因为其过于宽容的性格,不能很好的管理这一批事功派名士,导致这些人分为冀州集团和豫州集团,相互勾心斗角,不能同心协力辅佐袁绍,由此,袁绍虽然拥有大批事功派名士,但是使用不当,依然败给了曹操。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