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汉末三国时期的管宁对华歆割席该不该被表扬?

本文发表于2021-12-10 15:58:32 最后修改于2021-12-10 15:58:32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汉末三国时期的管宁对华歆割席该不该被表扬?

  在魏国,有两位齐名的杰出青年,一位叫做管宁,一位叫做华歆。两个人本来是最好的朋友,可是因为两件事情,却闹得翻脸相向,最终决裂。

  究竟为什么呢?

  管宁和华歆两个人是同学,一起读书,一起劳动。有一天,两个人读书累了,就拿起锄头锄草。脑力劳动后做点体力劳动,那种微微发汗、筋肉略酸的感觉,真的很好。可是,锄着锄着,两个人忽然发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像什么都没看到一样,用出头把金子和其他石头一起锄到一边。而华歆呢,却弯腰捡起金子看了下,再扔到一边。

  这是第一件事情。

  后来,两个人在一张席子上坐着看书,门外有一辆高大华丽的车经过,管宁像没看到一样照旧读书,可是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

  这是第二件事情。

  然后,管宁做出了一个举动,他拿出一把刀,那席子从中间隔开,你坐你的席子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我坐我的席子,并且说:“你从此之后不是我的朋友啦!”

  因为这件事情,世人都认为,管宁比华歆要高一些。

  为什么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传统:看重清高,蔑视权贵。早在尧帝时代,要想要把帝位让给许由,可是许由竟然认为尧帝退让的话脏了自己的耳朵,跑到河边去洗耳朵,然后远远的躲到深山老林,再也没有出来。后代的文人官员认为许由高尚,看重自身人格的自由,而蔑视世俗的权贵利益。

  这种风气在历代传递不衰,比如光武帝时期的严子陵,把脚放到光武帝刘秀的肚子上,何等洒脱。后人范仲淹写祭文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对严子陵敬仰不已。

  而魏国的管宁也继承了先辈的这种理念,甚至进一步发挥,认为追求富贵是可耻的事情。

  后来,当华歆登上高位,官拜司徒的时候,华歆向文帝曹丕推荐管宁,认为自己的才华远不如管宁,希望由管宁担任魏国司徒的职务。可是管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笑了,他说:“他华歆本来就喜欢当官啊,还把当司徒当成一件光荣的事情让给我呢。”人家管宁根本没把司徒这个三公级别的高官放在眼里。

  于是,管宁的形象进一步高大起来,简直就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贤士,成为魏国第一位大隐了。许多人都把看管宁一面,和管宁说上一句话当成荣耀,可是管宁却远远的避开人群,隐居去了。

  其实,对于管宁和华歆的优劣,我们可以以两个标准来看。

  如果从人格的自由来看,管宁确实高于华歆,华歆看重名利,而管宁对世俗的名利比较淡泊。其实管宁是不看重名利吗?不是的。真正淡泊名利的人不会刻意的去得到名利,也不会刻意的去回避名利。当朋友捡起金子,当朋友出门看豪华马车,管宁意见那么大,可以看出他其实是很看重名利的,刻意的在和名利做斗争。真正的大隐,应当是更淡泊一些,隐于野亦可,隐于朝亦可。

  还有,时人都说管宁有经天纬地之才,连华歆也说自己的才学比不上管宁。可是拥有大才的管宁,为魏国,为魏国的百姓做出了什么实际的贡献呢?对不起,除了留下一些嘲讽名利的小故事外,管宁没有做过什么实事。

  中国古代的许多道德故事,弊端都在这里。

  于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争。

是,翻遍中国古代典籍,多道德良善的庸官,治理地方的最高水平不过是廉洁奉公,加上不刻意扰民而已,能够为百姓谋福利,带上老百姓奔向富裕之路的绝少。

  中国,有时候就是过分注重道德的力量,而使得庸官多而能臣少。人人学会说官话套话,轮到办实事,就躲到一边了。

  于是,做为我,我对管宁没感觉,反而对那个追逐个人名利,同时又能够为魏国百姓谋福利的华歆欣赏不已。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