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曹操与袁绍:谋略、禀赋之对比

本文发表于2021-12-09 13:32:04 最后修改于2021-12-09 13:32:04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郭嘉是曹操第一号谋士,善奇谋,是个军事天才。他曾向曹操道出了自己对袁绍和曹操间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所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谓十胜论(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他说:“。。。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恒、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多,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曹操与袁绍:谋略、禀赋之对比

  再比较曹操、袁绍年青时各自表白的志向。​;袁绍曰:“吾南居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袁反问曹,曹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历史后来的发展确如二人所言:袁绍以四世三公的门阀势力,迅速吞并冀、青、幽、并四州,拥兵百万,雄踞列强之冠。而开始的曹操虽兵微将寡,但他“任天下之智力”,选贤用能,识拔寒微,竭尽全力网罗人才,“以道御之”,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结果是曹操扫荡群雄,一一攻灭诸强(包括袁绍),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三国演义》书中载后人一诗,对袁绍一生做了注释: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再以经典案例--官渡之战,观察袁绍用人之失败。​;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袁绍投入的兵力为11万人,曹操则只有2万人。兵力占五倍优势的袁绍,手下有许多勇将,比如张郃,就是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袁绍不用张郃守屯粮的乌巢,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极重要的岗位上,以致误事。

  其次,袁绍不用良才,更不采纳良谋,导致众叛亲离。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由于被猜忌,离绍而投曹。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后来许攸被迫无奈投奔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真有谋略的谋士不被任用,只剩下审配和郭图。这个郭图还是个拨弄是非、阴险狡诈、卑鄙之小人!袁绍做大事而用庸才,怎能战胜曹操?

  沮授在战争刚刚开始时就献了一个良谋,希望通过持久战消耗曹操然后取胜!但这不符合急于求胜、气盛势强的袁绍的心理,袁绍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因此他认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军心”。

  最后,袁绍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白白坐失良机。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情报,并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如果当时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这一计策,历史将会重写。但他没有,反倒将许攸这个很有实力的谋臣拱手相送给敌人。

  反观曹操是如何抓住机会的。这个被骂出去的许攸带走了袁绍的若干军事机密。许攸后来告诉了曹操嗜酒无备的将军淳于琼守把袁绍的军粮库乌巢(绝密情报),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行动,完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看似强大的袁绍,就这样让自己的好谋无断而葬送了前程。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