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探析“诸葛亮火烧博望”的历史缘由

本文发表于2021-12-06 07:48:12 最后修改于2021-12-06 07:48:120人浏览
  三国作为中国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为成功的历史小说之一,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的描述,此外,该书对于人物的生动刻画也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在该书的四百多个人物中,作者罗贯中先生对于诸葛亮这位灵魂人物的塑造最为传神,形成了极为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感召力,在民间影响深远,历来为人们所敬仰。其笔下的卧先生超凡出世,淡泊名利,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晓人和,算无遗策、计无常形、运兵如神,具有济世救民、再造80盛世的凌云壮志,真可谓是千古贤相的化身。诸葛先生初出茅庐后所指挥或参与指挥的三次火攻战役(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堪称《三国演义》中的核心经典,也是书胆所在,特别是“火烧博望”这则著名战例,恐怕也是卧龙先生征服广大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据史实记载,这次火攻是刘备指挥的,可能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结果也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这并不影响“演义”中“火烧博望”的艺术性和谋略价值。下面飞刀试着为您解析一二,大家不妨从中领略一下罗贯中先生的运谋智慧。

探析“诸葛亮火烧博望”的历史缘由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刘备自得孔明之后,以师礼相待,遂招募新野之民,命孔明朝夕教演阵法。此时,曹操已彻底剿灭了故袁势力,平定了河北四州,见刘备做大,便令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刘备得知后,急请孔明画策,并以剑印付孔明,加以权威。孔明寻思之后,利用“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的地形大做文章,准备借势伏击曹军,遂令关羽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看南面火起,再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令张飞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令关平、刘封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曹兵到时,借助风势进行火攻。同时又命赵云为前部,主动引诱夏侯惇,不要赢、只要输,刘备自引一军为后援。待到夏侯惇与于禁等引兵至博望,惇分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尽护粮车而行。时当秋月,商飙徐起,曹军正遇赵云部,双方交战,云诈败而走。夏侯惇从后追赶。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韩浩觉得其中有诈,便阻止夏侯惇进兵,惇不听浩言,直赶至博望坡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一声炮响,玄德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夏侯惇看到刘备的伏兵已起,战斗力还是不行,心中的骄傲之意大增,当时还有些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了,故而下令催军大进。玄德、赵云佯作不支,仓惶退后。夏侯惇只顾挥军赶杀,很快曹军赶到窄狭处,两边尽是芦苇。于禁等人认为: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恐刘备采用火攻。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刘备军伏兵顺风放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罗贯中

。赵云回军赶杀,曹军大败,抱头鼠窜,连辎重也被关张二将乘势截得。夏侯惇收拾残兵逃回许昌,刘备军终获全胜。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