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探访广西诸葛亮后裔村

本文发表于2021-12-05 04:21:04 最后修改于2021-12-05 04:21:04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探访广西诸葛亮后裔村

诸葛氏老祠堂

  翠屏村是(广西桂林)阳朔县葡萄镇一个古村,村庄屋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全村142户700多人,大部分以“诸葛”为姓,据称乃“诸葛亮后裔”。

  走到翠屏村头,便见一条奇特河流:在不到500米长的地段,入了9次地,转了9道弯。河水9次从地下涌出,形成9个椭圆形水塘,此地因而被称“九塘”。九塘中最大的面积有400平方米,最小的仅10平方米。当地村民就着水势在此架设水车,汲水灌溉。明清时期,塘与塘之间曾有屋相连,形成一座繁荣的古圩镇九塘堡。据《阳朔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县属塘堡13处,翠屏塘(即九塘堡)便是其一。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曾在此屯兵,可见其地理位置重要。据《阳朔地名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圩场才从翠屏迁往福旺街(今葡萄镇政府所在地)。

  行至翠屏村西端,可见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流向远方,人称“乌龟河”。河两岸田畴平坦,四周群山叠翠,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乌龟河上横跨着一座单拱古桥,人称“万福桥”。桥长53米,净跨11。2米,全用大青石垒砌。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49年)曾重修。该桥是旧时阳朔通往桂林的津梁,更是该村的门户。桥上原建有桥亭和寨门,如今已不复存在。桥两侧古树参天,浓荫馥郁。桥西端北侧现存一口古井,井水甘甜。每当暑夏,有不少中外游客慕名到此,坐在桥边石阶享受清凉和恬静。

  据《阳朔地方志》记载,翠屏村建于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距今已有870多年历史,村中仍存有一些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可惜大部分已颓败。古巷内4块厚重的拴石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坚固无比,成为一道厚重的人文景观。

  据翠屏村民保存的《诸葛氏宗谱》序言记载:“我祖系诸葛丰第廿七世孙,原居襄阳城西廿里,地名隆中。宋末迁居于广西桂林黎获大村,乃因出地立名,遂号隆中。隆中公后,子孙繁盛,有陆续移居各地者,(今广西诸葛后裔)皆隆中公之苗也。”据此记述,翠屏村属诸葛亮后裔居住地。2010年9月,湖北省《襄樊日报》“寻访诸葛亮后裔”寻访组曾专程前来翠屏村进行采访报道。

  翠屏村周围有10个小山村,当地有“一屏、二里、三寨、四山”的说法。“一屏”指翠屏,“二里”指大林里和岩里,“三寨”指石口寨、羊山寨和周寨,“四山”指观音山、头山、九竹山和白面山。其中有7个村全姓“诸葛”,多达20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诸葛村”。登高远望,可见这10个村子均建在乌龟河两岸,且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建在桂阳公路边的观音山村与大林里村、龙头山村3个村成一条直线,像“汤勺”的“柄”;周寨村、九竹山村建在乌龟河南岸,与周边村庄组成近似椭圆形的4点,像一个“瓢”。清澈的河水,就流淌在“瓢”

  头破血流。不撞南墙不回头。

中。更有趣的是,“北斗”所指的方向,竟是诸葛亮出山的古隆中方向。这究竟是精心选址还是偶然形成?《阳朔县志》《阳朔县地名志》均无记载,当地村民也无人知晓。但诸葛人家一直秉承先祖“躬耕苦读”家风,现在还使用古老的竹筒水车取水灌溉庄稼。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阳朔诸葛后裔的木工活也在当地小有名气。葡萄镇的4家木工家具商店,全是诸葛人氏开办的。他们设计的农具、家具坚固实用,备受当地百姓青睐。经过多年的打拼,小敲小打的木匠已变成拥有百万资产的老板,难道真是诸葛亮智慧的延续?

相关人物:诸葛亮 田畴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