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司马晋室帝王陵集体失踪之谜

本文发表于2021-11-26 12:16:03 最后修改于2021-11-26 12:16:03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司晋室帝王陵集体失踪之谜

司马晋室帝王陵集体失踪之谜

  南京俗称六朝古都,东晋是其中重要的一朝。

  令人奇怪的是,葬在南京的东晋帝王陵至今竟然无一座能够被确认。所谓,1964年在市区富贵山发现晋恭帝的冲平陵、1981年在北郊幕府山发现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1972年在南京大学北园发现晋元帝的兴平陵,都是考古界的主观推测,并无定论。而同样的现象,在洛阳的西晋帝王陵也出现了。

  是什么导致一个朝代帝王的最后归宿处“集体失踪”,成了谜陵?原因在于特殊葬制和盗墓。

 

    司马懿定下“三不”丧葬祖训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元代的帝王陵是最难找的,曾因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古探索热。成吉思汗到底葬在哪儿,成了最具悬念的考古话题之一。次之的则是曾为中国统一作出贡献的晋帝王的陵建,其陵址、陵主都是考古界苦苦探求的项目。

  西晋、东晋有名可考的帝王陵共有15座(并非15位皇帝)。晋帝王们都葬在哪儿,并不是什么悬念,但其具体位置,墓中埋葬的是哪位皇帝,属何人之陵,则是千古之谜,至今没有一座能被确认。

  晋陵为何如此神秘?原因在奠定晋室基础的宣帝司马懿身上,司马懿曾立下了“三不”遗嘱——“不坟”、“不树”、“不谒”。

  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曹魏谋臣,与曹操可以说是老朋友。虽然史称“宣帝”,实际上司马懿一天皇帝也没有当过,甚至连其大儿子——景帝司马师、次子——文帝司马昭,也没有做过皇帝,是他孙子司马炎从曹操孙子曹奂的屁股下夺了椅后,分别给他们追封的。

  司马懿之所以立下“三不”遗嘱,其实是担心自己夺取曹魏天下的一幕,在司马家族身上重演。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辅国大臣曹爽,陪18岁的曹芳(废帝)到都城洛阳南90里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叡,这让时年已70、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揪准了机会,随即在城内发动兵变,把曹魏大权牢牢控制在司马家族之手。

  借魏帝曹芳谒陵而成功兵变,司马懿的“忧虑”就在这里。他知道自家天下是怎么得来的,担心再如此这般旁落他姓,故而立下“三不”祖训。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社会上盗墓成风,两汉帝王陵、王公墓屡遭破坏,这对司马懿

  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罗贯中

立丧葬祖训,也不能没有影响。

  西晋风水宝地选在洛阳北邙山

  晋帝王陵的特殊葬制,给后世的考古专家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却没有难倒盗墓贼。已发现的未能确定陵主的晋帝王陵,没有一座未被盗过,南京一带的东晋帝王陵更是这样。

  盗墓贼,才是考古专家的天敌和晋代帝王“集体失踪”的祸首。

  晋代共有15位史家认定的皇帝。其中,西晋4位,历52年;都城洛阳,公元316年为匈奴所建的汉国(前赵)所灭。东晋11位,虽然是半壁江山,

  头破血流。不撞南墙不回头。

却历104年;都建康(南京),为宋刘裕所灭,南朝开始。

 

  西晋的帝陵区在都城洛阳附近偃师县境内的北邙山一带。北邙山位于黄河南岸,“地势轩然,风景绝佳”,是中国古代营建阴宅的最佳风水宝地之一。过去就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一说。

  秦丞相吕不韦、包括汉光武帝刘秀在内的5位东汉皇帝、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南唐李后主李煜等,都先后葬于此。此即唐代诗人王建《北邙行》一诗中所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处买……”

  葬于北邙山的西晋皇帝分别是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惠帝司马衷(太阳陵),还有追封的宣帝司马懿(高原陵)、景帝司马师(峻平陵)、文帝司马昭(崇阳陵)。

  这些陵墓离都城都很近,其中峻阳陵离洛阳仅20多里。而“近国都”是西晋皇陵的显著特点,并为后来的东晋所承袭。东晋陵墓比西晋还近,有的甚至在皇宫的边上下葬。

  晋室“龙脉”十六国时期遭破坏

  虽然晋帝陵是“不坟不树”,子孙也不谒陵,但在当时还是很好找的。其并不像成吉思汗等元代皇帝那样,是真正地实行“秘葬”,一点地面痕迹也不留,让盗墓者无从下手。

  十六国时期的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北方汉始主刘渊侄子、大将刘曜(后改汉为赵,自己当皇帝)先后在洛阳、长安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灭了晋室。太兴二年(公元319年)正月二十五,刘曜就开始盗掘北邙山上的晋帝王陵了。当时刘派兵先挖了崇阳陵,五月再挖太阳陵。

相关人物:司马懿 曹芳 司马师 司马炎 司马昭 曹操 司马衷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