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三国时期吴国的制度

本文发表于2021-11-26 05:50:48 最后修改于2021-11-26 05:50:48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吴国,280年为晋所灭,共存在了五十二年。

三国时期吴国的制度

  一。皇权

  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的皇权最不稳定,它受到来自三方面的威胁:第一、世家大族的左右。孙吴政权所以靠的主要是江东吴郡顾、陆、朱、张四大姓的土著地主和南渡的江北世家大族张昭、周瑜、鲁肃等,这些世家大族不仅在经济上有雄厚的实力,而且政治上可以左右孙吴政权,如顾、陆、朱、张四姓做郡吏的有千余人,陆氏一家就出了二相、五侯、十余个将军。第二、宗室势力的强大。宗室孙峻先为侍中,后杀太傅诸葛恪,被推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时新主孙亮年幼,孙峻实际上掌握着军政大权。孙峻死后,其从弟孙chen(这个字字库里也没有)为侍中,辅政。后孙chen费孙亮为会稽王,迎立琅琊王休,休以chen为丞相。第三、皇室内部争夺激烈。孙权宠潘夫人,生少子亮。孙权废太子和,立亮为太子。孙权死,即位的孙亮为宗室的孙chen所废,另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为帝。孙休死,孙和子孙皓继立。孙皓用酷刑大杀宗族和大臣,吴国政权更加混乱。

  二。官僚机构

  吴以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丞相府属官有军师、长史等。皇帝年幼即位,立太傅辅政,总理国事。太尉、司徒、司空不常置。尚书台为中央处理政务的机关。以他官领尚书台事称为“录尚书事”、或“领尚书事”、或“平尚书事”、或“分平尚书事”、或“省尚书事”。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尚书台正副长官,下分选曹、户曹、左曹、贼曹。秦汉以来的诸卿如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将作大匠等都沿置。皇帝进侍有侍中、散骑中常侍、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以侍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宗室孙峻、孙chen都以侍中参与政事,不久即为丞相。太后卿、大长秋都有设置。太子官尤受重视,孙权即帝位后,立太子,置太子左辅、右弼、辅正、翼正,又置中庶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还有太子宾客及率更令等。孙权晚年,改立孙亮为太子,以大将军诸葛恪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令少傅。国家政务,由诸葛恪总理。中书机构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设中书令、中书仆射为其长官,掌州郡文书、奉命作诏并领校事(秘密侦探)。其下有丞、侍郎、宣诏郎、中书通事舍人、左右国史等。另有秘书郎,掌管图书典籍。吴以大司掌军事行政,大将军、上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都督中外诸军事权任尤重。领军将军掌禁军,另有宫下镇禁中侯、城门校尉。其他将军名号略与魏同。在濒江及要地皆置都督,权轻者但称督,领营兵者亦称督。吴以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御史中丞为其长官。其属官有中执法、左右执法、侍御史、督农御史、节度(掌督军粮)、符节郎等。吴无司隶,辖扬、荆、交、广四州,或置牧,或置刺史。郡置太守、都尉。县置令、长。封爵有王、县侯、乡侯、亭侯。

  三。军事制度

  吴国的军队有二十三万人。军队实行世袭令兵制,即军队将帅可以长期统令自己管辖的士兵,而且将帅的职位父死子继,若无子,则兄终弟及。这些军队实际上成为将帅的私人武装,并且是将帅的生产奴隶。他们大都是孙权驱迫农民甚至是掳掠来的人口组成的,地位很低,不得不用极残酷的刑罚来维持这支军队。

  四。俸邑制度

  孙吴政权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不仅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而且还赐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屯田客或农民作为私属。对有战功的将领还赐给俸邑,多至数县,可以自置长吏。这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豕犬而---演义中曹操原话 ----曹操

样。世家大族的政治势力与经济势力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到吴国后期,世家大族已经发展到“势利倾于城邦,储积富乎公室……童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的地步。

  

相关人物:孙权 孙峻 孙亮 诸葛恪 孙休 孙皓 潘夫人 孙弘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