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三国里的小人物的真实历史

本文发表于2021-11-20 13:24:10 最后修改于2021-11-20 13:24:100人浏览
  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韩浩

  韩浩在三国演义里是个倒霉蛋儿,每次打仗都跟错了主儿。你比如火烧博望坡,小伙儿跟着夏侯惇混,被烧了个狼狈逃窜。后来又追随夏侯尚,督军对抗黄忠,罗贯中顺手就安排严颜把他给砍了。小伙儿在三国演义里出场不过两次,台词不过三句,窝囊的一塌糊涂。

在史

  泛舟绝迹,登峨眉之巅,从仙人做逍遥游。

书上,其实也差不多,但是韩浩兄的面目确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猥琐。《三国志。夏侯惇传》中写道:曹操早年跟吕布打的时候,有一次,吕布好像打败了,退回濮阳城,派了几个人到夏侯惇那里诈降,夏侯惇大大咧咧就同意了。结果吕布派来这几个家伙胆儿还不小,趁着老哥儿不注意把夏侯惇给擒了。跟曹操要挟要用人质换钱(吕布也就这点儿出息)。结果韩浩带着兵把这伙人给堵营里了,几个人把刀架夏侯惇脖子上嚷嚷着让韩浩退兵,夏侯惇此时估计也可怜巴巴的瞅着韩浩。

  没想到韩浩脑袋一卜愣,瞪着冲着那几个劫匪大喊:“你们这帮王八蛋,劫持了大将军,还想活着吗?我受命讨贼,怎么能为了个草包将军就放了你们。”然后一抹脸,忽然变成了悲天悯人状,冲着夏侯惇还掉了两滴答眼泪:“没办法,将军,跟你一条命比起来,还是国法大。”然后大手一挥:“弟兄们,给我杀,谁他妈手软我剁了谁。”,几个劫匪吓得立尿了裤子,当时就把夏侯惇放了,跪下求饶。

  后来曹操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赞赏韩浩:“你这个办法好啊,值得推广,以后再有人劫持人质,管他娘的连人带全给我剁了。”你别说,还真管用,打这以后,再没有人敢到曹操这里来玩儿绑票儿了。

  说到这里可能你还是觉得没什么,不就是一个比流氓更流氓一点儿的流氓嘛。错了,裴松之注里有这么一句:说后来汉中的张鲁投降了,要派一个人总督汉中兵马,你猜曹操手下人推荐的是谁?不是夏侯渊,也不是张郃,是韩浩,说这小子“智略足以绥边”,我靠,这就不得了。结果曹操慌忙说:“不行不行不行,我可少不了他,没了他我到哪里找这么好的护军(类似于当时的元帅助理之类的吧——姜维也干过诸葛亮的护军,也就是现在的参谋长)?”

  2、霍峻

  霍峻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也没有台词,只是在刘备转战四川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就是跟孟达守卫葭萌关,好像没干什么事儿,如果说干了点儿事儿,那就是求救。马超打葭萌关,他求救,张郃进攻葭萌关,他还是求救。看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刘备派了这么个肉喇叭来守葭萌要地,除了报警,似乎没别的本事。  

  错啦,霍峻干的事儿远比求救要来的伟大。比如刘备刚刚跟刘璋掰交的时候,派兵急速进攻涪水,就是派霍峻在葭萌断后。霍峻呢?干得相当不错,张鲁派杨柏带兵去进攻葭萌,进攻不说进攻,假惺惺的说:“你看你兵少,我来帮你守城吧。”有点儿义务劳动的意思。霍峻一听就恼了——妈的不是把我当白痴吗,来我这里卖拐!冲上城楼就喊:“滚回去吧,小子,你想进城,除非先拿掉我的脑袋!”杨柏一看霍峻警惕性太高,就算了。

  后来刘备在雒城受困,刘璋使出了一个绝招儿——派将军向存率兵一万多人去偷袭葭萌,因为葭萌链接巴西和汉沔。是刘备重要的后援中转站,如果一旦被攻克,刘备的大军就会彻底陷入绝境。而这个时候,葭萌的兵马已经被刘备给调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几百人。实力相差如此之悬殊,即使这样,向存进攻葭萌,整整进攻了一年!也没打下来,最后霍峻抽了个冷子,集中手里的兵,居然杀了出去,来了个反击,把向存的脑袋给砍了。就是这一年,刘备在雒城下的处境出现了转机,终于等到了诸葛亮的援兵。攻克了成都后,刘备赞赏霍峻,把益州分成了几个郡,让他做梓潼的太守。

  可惜霍峻比较短命,建安二十二年,病死在任上,死的时候只有40岁。刘备听了,伤心的对诸葛亮说:“霍峻是个好男儿,他有功啊,我要亲自去拜他。”于是带领大臣们去霍峻墓前祭奠,到了晚上,居然就在灵棚里休息,为霍峻守灵,当时大臣都惊呆了,霍家的人也觉得非常有面子。

    3、潘濬

  字承明,在三国演义里也出现了一次,说孙权占据了荆州,潘濬就随大流投降了。然后人就不见了踪影,给人印象似乎是个不想样的小人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其实刘备错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潘濬,到了吴国之后,受到了孙权的重视。潘濬一旦得志,立刻亮出了锋利的牙爪,他可不是一个窝囊的角色。孙权特别喜欢出去射猎,潘濬劝说道:“天下没有安定,打猎这种事情不是当务之急,您干这个,手下人容易效仿。”孙权随口答道:“你在外面呆的时间太久了,我现在很少出去,早不玩儿这个了。”潘濬瞪着眼睛说:“真的吗?”看到旁边的墙壁上挂着射猎用的弓箭,冲上去拿下来就折断了,然后扬长而去,孙权看得目瞪口呆。。。

  孙权是个明主,但是他少年得志,受父兄荫庇,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性格刚愎自用,容易受小人蒙蔽。后来出了一个叫吕壹的小人,曲意侍奉孙权,非常受宠。这个家伙就开始排斥元老,甚至老丞相顾雍都被他逼的差点想辞职。吕壹还得意洋洋的跟手下说:“如果顾雍走了,我看可以叫潘濬代替他。”手下一个人忙提醒他: “哎呀,你真够糊涂的,潘濬恨你恨的咬牙切齿,你还妄想拉拢他!”吕壹大惊。

  后来潘濬从外地赶回建业,听说太子孙登都好久没有机会跟父亲见面了。大怒,于是谋划宴请吕壹,自己佩戴刀剑,想亲自在筵席上杀死他。吕壹听说了这件事,吓得连府门都不敢出。潘濬怒气冲冲的直奔孙权的寝宫,跪在地上罗里吧索的开始骂吕壹,孙权气得让他滚蛋;潘濬不罢休,每次跟孙权见面都要骂,孙权渐渐醒过味儿来了。于是开始派人调查吕壹,后来终于把这个家伙给杀了。

  吕壹乱政,是东吴建朝后的一件大事,孙权非常懊悔,为了这个事自我反省了很久,并且亲自作主让儿子娶了潘濬的闺女,跟潘濬做了亲家。孙权曾经对儿子说:“潘太常是个至诚君子,她的女儿一定是个好姑娘。”

    4、张嶷

  张嶷和张翼在三国演义里是并称的大将,在演义里,诸葛亮遗嘱中提到过,大意是: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忠贞勇猛,且多年带兵打仗,经验丰富,是可以依靠的武将,隐然一个小“五虎”。对于前四个,事迹比较多,王平贡献比较大,后来作为汉中主将,抵挡了曹爽的进攻;马岱在演义里很出彩,虽然实际不怎么样;廖化、张翼在蜀汉后期分别坐到了左右车骑将军,是很高级的武将了,惟独张嶷,演义里描述的少,唯一能回忆起来的台词是两次,第一次是和王平带领一千人守阳平关,跪地求饶,让诸葛亮奚落了一顿,还有就是最后死节的时候,高喊了一句革命口号,然后被乱刀砍死。

  其实历史上的张嶷远非如此简单,按照陈寿和裴松之的注解,在小“五虎”中,张嶷的综合能力甚至可以排到第一名!甚至超过了大哥“王平”。所以陈寿并没有把他和武将列在一起,而是单独拿出来,和一般谋士一类的人列在一起:黄权、李恢这样的谋勇双全之士并垂不朽。

  张嶷是武功起家的,当刘备定蜀之后,他只有二十岁,在南充县当功曹,当时四川政权更迭,各地都不安定。山贼下来攻克了南充,县太爷跑了,张嶷冒着危险冲入县衙,把夫人给背了出来,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他很讲义气。后来被刘备聘为巴州从事。这个人非常讲义气,朋友有难他都会义不容辞的帮忙,所以当他有困难的时候,朋友也会两肋插刀,甚至陪上身家帮助他,人们觉得他象西汉初期的季布、栾布(都是慷慨重信义的豪杰)一样。

  后来跟随马忠四处作战,需要注明的是,他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羌族、南中(其实诸葛亮平南并没有一劳永逸,后来这里经常出事儿)等少数民族。张嶷谋勇兼备,经常以少胜多,而且用兵非常有霸气,经常事先就给敌人报信,大意类似于此——“我劝你不要抵抗,不要轻易尝试天兵的锋芒。”“你没有看到某某的下场吗?难道还要重蹈覆辙?”“别说我事先没有警告你,抵抗的后果很严重。”多数情况下,敌人都会被他这种堂堂正正的恐吓给镇住,不投降的下场一般都很惨,然后张嶷拿着新的战功继续去恐吓敌人。后来,南中一带的少数民族被张嶷这种气势给震惊了,把它尊奉为神!甚至张嶷死了以后,这个地方的人纷纷给他立庙祭祀,试问三国众将里边,有几个有这种待遇?

  张嶷这个人料事如神,非常了不得。比如后来的当权者费祎,是个非常潇洒漂亮的人物,有点“雅量高致”的意思,大大咧咧,交朋友很杂,对投降的敌人采取不加警惕就接纳的态度。对于这个缺心眼儿,张嶷很头疼,多次给他写信“你现在担负这么重要的责任,怎么这么不自爱啊,要是万一被坏人行刺,可怎么得了?”费祎不听话,估计还在暗暗嘲笑张嶷小气,结果果然在某个下雪的夜晚,被魏国刺客给暗算了。

 诸葛恪在孙权死后声望很高,气焰比较嚣张。张嶷马上给诸葛瞻写信,苦口婆心的说道:“你堂兄刚刚掌握大权,在吴国的根基远远没有稳固。这个时候确急躁冒进,离开皇帝,轻易的率领大军进攻魏国。如果失败了,那国内那些嫉妒他的人能放过他吗?”不知道诸葛瞻有没有把这个重要的忠告转述给诸葛恪,反正诸葛恪后来果然被灭了族。

  后来张嶷死了,战死的,原因很简单——寡不敌众,这个演义和历史大概吻合。这是非常可惜的,也许蜀汉的舞台太小了,没有让这样一个光华灿烂的政治军事明星大放异彩。要让我说,如果放在魏国,他的贡献不会比满宠和贾逵低。

    5、李通

  李通在三国演义里是个比较怪的人物,在讨伐张绣的时候,他似乎有个比较光彩的出场,但是后来由于要写的人物太多,无法一一祥述,罗贯中大哥对李通逐渐失去了耐心。终于,一个让人喷饭的场景出现了。在讨伐马超的第一场战斗中,曹操的大将纷纷上场跟马超单挑,为了表现锦马超的勇猛,总要杀一个。于禁不行,于是打十来回合下去了,张郃更不能死,不知怎么搞的,老罗终于想起李通来,干了一会儿,李通稀里糊涂的被马超给弄死了。  

  其实这是桩冤案,我想如果李通在阴间看了老罗的三国演义,说不定会气得把棺材给拱开。因为真实的李通本来是这样的——

  李通,字文达。是江夏人,早年就崇拜西汉初的那些大侠,练就了一身的武艺。黄巾造乱之后,他有个好朋友陈恭拉了一支队伍,邀请李通加入,李通于是跟随陈恭占山为王。后来陈恭的小舅子不知道为了什么把陈恭给杀了,还兼并了他的队伍。李通带领少数人潜入小舅子的大营,把他给杀了,拿他的脑袋给陈恭当祭品。因为这件事,李通的名号威震江淮,很多人来投奔他,黄巾军听说他的名字,都不敢进犯他的家乡。

  后来曹操起兵,李通属于最早那拨来投奔他的人,被曹操看作嫡系。曹操讨伐张绣,由于刘表的救援,曹操吃了败仗。在逃跑的路上,李通来了。曹操说:“我的兵累了,你来打。”李通二话不说,迎着张绣刘表的追兵就冲了过去,一阵砍杀,把敌人杀的大败。曹操之前多次被张绣击败,就是这一次后,曹操的士气才逐渐复原。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非常担心刘表和孙策,他派了两个最信任的大将镇守南方。一个是宛城的曹仁、另一个就是淮南的李通。当时刘表和袁绍都听说过李通的威名,分别派使者招降他。李通的兵很少,他的亲戚部属都很害怕,纷纷劝说:“你只有征南将军的名号,却没有与名号相匹配的实力,现在的形式你就像夹在两块石头中间的鸡蛋一样脆弱,投降袁绍吧,你现在把守这么要害的地方,一旦投降,还怕袁绍不重重的封赏你?”李通气的跳脚大骂:“袁绍那点儿能耐怎么能跟曹公相比?我早年就追随曹公转战四方,曹公待我不薄,我决不背信弃义!”于是亲自杀死了袁绍的使者,割下脑袋让人带给袁绍。由于当时曹操抽调了领地几乎所有的精兵,加上孙策的勾引,江淮的叛乱此起彼伏,李通就率领着部下四处救火,让曹操专心致志的平定了河北。

  建安十四年,刘备和周瑜围攻江陵的曹仁,派关羽带兵在西北阻挡曹操的援兵,在道路上设立了鹿角,曹操的骑兵不能前进。李通率领步兵,一边搬开鹿角,一边与关羽交战,在所有的援兵中,他的推进速度是最快的!——“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三国志魏书李通传》曹仁弃城逃走,幸亏李通接应他,才没有当俘虏。不过在撤军的途中,李通病死了,时值建安十四年。

  十年之后,曹丕继位,仍旧没有忘记李通,他曾经说:“当年讨伐袁绍的时候,淮南那个地方是最不安定的,幸亏李通在哪里,才没有出大乱子,如果让地方的盗贼和孙策勾结起来,那后果就严重啦。”

    6、夏侯尚

  夏侯尚在三国演义里是个相当典型的蠢货,老罗把他写得傻逼呵呵的,要啥没啥,主要用来衬托敌人大将的智慧和勇猛。你比如汉中之战中比较典型,开始是率领张郃、韩浩进攻葭萌,好像每一次决策都是错误的,把张郃给窝屈的差点儿没投降刘备!最后跟随他的蠢货叔叔夏侯渊,被黄忠生擒,还中了一箭!后来跟随徐晃和孟达进攻上庸,总算胜了一把,不过估计没人把功劳记在他身上。

  那么让我们看看夏侯家这个最不成器的家伙,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夏侯尚。字伯仁,曹操活着的时候基本没什么表现,出场过一次,跟随曹彰平定北地,立了那么点儿功劳,主要是参谋作用,通过战争学习战争,获得了不少实战经验。曹丕继位后,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个没啥表现的人物提拔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征南将军+荆州刺史,驻扎在刘备和孙权的接合部。这个时候夏侯尚给曹丕上了奏折,大意是:“上庸这个地方很特别,在沔水的下游,深入我们的国境,刘备从这里进攻中原是非常方便,可以用船来运输粮食。但是一旦失败,撤退也不容易。所以刘备不敢把主力驻扎在这里,这正是我们收复上庸的好机会。”曹丕回信道:“那就你来办这事儿吧。”于是夏侯尚跟徐晃率领宛城一带的兵马进攻上庸(注意这里主次关系,当时是夏侯尚官儿大,是主将),夏侯尚诱降了孟达,命令他为先锋去进攻刘封,没有浪费自己的兵力就收复上庸三郡。

  后来孙权跟曹丕结盟,夏侯尚给曹丕写信说:“孙权这个人怎么可能屈居人下呢?我看咱们还是应该早做防备。”黄初三年,曹丕南征荆州,命令夏侯尚率领主力和曹真分兵两路进攻江陵。诸葛瑾率领水军万人朔江而上救援江陵,夏侯尚命令骑兵偷渡到南岸,并在江面上摆了一串油船,顺水放火,诸葛瑾赶紧往南岸的船坞躲避,夏侯尚埋伏的骑兵又烧掉了船坞。诸葛瑾没有立足点,只好向下游逃跑。夏侯尚水陆追杀,弄得诸葛瑾非常狼狈。

  后来夏侯尚主要在上庸一带活动,歼灭了这个三国结合部位的多数土匪,肃清了地方,从此上庸房陵一带变的很稳固。

  夏侯尚的家事也很有意思,夏侯尚有个小老婆很受宠爱,有点儿得意忘形,居然来欺负大老婆。这本来没什么,可是小老婆忘记了大老婆的身份——这个大老婆姓曹!是曹丕的堂妹!于是去曹丕那里告状,曹丕一听就火儿了,派了几个人把夏侯尚的小老婆给勒死了。夏侯尚一听这个消息悲痛的病倒了,曹丕召见他他也不出来。曹丕气得跟大臣们发牢骚:“夏侯伯仁真没出息,难怪当年参军杜袭看不起他!”后来听说夏侯尚病得越来越重,曹丕才有点懊悔,跑到他家里拉着他手边哭边道歉。黄初六年,死了。

  夏侯尚这一生过得并不平庸,更难得的是,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夏侯玄,这个人非常的出名。到了魏国后期,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人长的相当的漂亮!当时很多人都很仰慕他,曹睿的小舅子(毛皇后的弟弟)老去跟他套近乎。有一次宴会,死皮赖脸的非要跟夏侯尚坐在一起。同席的几个大臣一点面子都不给这个国舅爷留,挖苦他道:“快来看哟,玉树旁边长了根破芦苇!!!”

    7、虞翻

  虞翻是三国演义里江东“群儒”中第二个出场的,当然他的任务就是让诸葛亮狠狠的奚落,然后老罗就把他丢一边儿去了。其实要我说真让诸葛亮和虞翻在一块儿辩论,还说不定谁说的过谁呢,还有就是虞翻这小子脾气特别躁,根本就不是那种一被驳倒就唯唯诺诺不说话的窝囊废,你跟他辩论,如果说急了,弄不好这小子都能动手!陈寿写的《虞翻传》没多少字,裴松之给他作注却罗里吧索的一大堆,比正文还多!从来没见老裴对哪个人付出这么多的热情。

  虞翻字仲翔,会藉余姚人(这个地方可不得了,出过好多大人物,比如后来的王阳明),早年在太守王朗手下当个小官,后来孙策来讨伐王朗,抓住了他全家,没办法只好投降孙策。孙策是少年英雄,非常富有冒险精神,动不动就孤身一人去执行侦察任务。虞翻劝说道:“您能把一堆乌合之众给调教的这么厉害,汉高祖都比不上你。可是您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动不动就脱离大军擅自行动,这样容易出事。”孙策根本不把这种劝告放在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心上,含含糊糊的说知道了。虞翻没有办法,果然,一次孙策带领人马讨伐山越。山越败了,孙策带兵追赶,越追越觉得过瘾,直接冲入了皖南的深山老林。迷路了,找不到出口,早就盯上孙策的虞翻从后面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虞翻问:“主公,你的卫队呢?”孙策仍然大大咧咧的毫不在乎:“都让我派去追山贼了。”虞翻气得直翻白眼儿:“那您认识回去的路吗?”孙策傻了:“追山贼追得太高兴,现在不知道北在哪儿。”虞翻差点儿没气晕过去:“算了,主公,我知道依靠山里的大树来识别方向,你跟在我后面,我用长矛来寻找山路。你把弓箭上弦,准备射杀袭击我们的猛兽。”。就这样,两个人总算找到了大路,虞翻掏出孙策的号角,开始猛吹,附近的部署根据声音终于找到了孙策。

  后来孙策死了,虞翻跟随孙权。但是虞翻这个人有一点不好,太直,脾气不好。孙权从小被父兄给惯着,特别骄横跋扈,恰恰最看不上的就是虞翻的直脾气,一直不中用他。吕蒙知道虞翻是个能人,怕他被害,就跟孙权求情,说虞翻精通医书,自己身体不好,让虞翻跟随自己。后来吕蒙带领虞翻讨伐荆州,江陵守将糜芳投降过来,当时时间非常宝贵,吕蒙准备跨过江陵直接去进攻公安和夷陵。虞翻劝道:“你现在拿下了一座城池却不安抚这里的士兵和人民,其实就跟没拿下来一样,关羽在这里经营了很多年,就一个糜芳归降,其他人可不好说。”吕蒙于是去城里探访,果然查出关羽的部署早就勾结好了,等着偷袭糜芳,重新夺得江陵,幸亏采纳了虞翻的建议,否则吕蒙跨过江陵西上,万一后边反正,那可就前后受制了。后来关羽败了,孙权让虞翻算卦,算算关羽往哪里跑了。虞翻跳了半天大神,然后神秘西西的跟孙权说:“不知道关羽往哪个方向跑,反正跑不了,两天就能见分晓,关羽一定会被擒获。”孙权这个时候大概需要的是个心里安慰,高兴的夸奖虞翻: “你这本事快赶上圣王伏羲了,最损也是个东方朔。”

  后来孙权把于禁从荆州大牢里拉了出来,为了跟曹丕套近乎,对于禁很尊敬,出行的时候都跟他并排行走。虞翻看不过去,有一次,当着全部将军的面数落于禁:“你一年之内被俘虏了两次,居然还有脸跟我的主公并辔齐驱,要脸不要啊!”于禁羞得说不出话来,孙权一看虞翻搅和了他得计划,更加讨厌虞翻。

  虞翻一次坐船出行,路上碰到了糜芳的船。糜芳是将军,船很气派很宽,卫兵也很牛逼,上去就超虞翻招手:“赶紧让开,将军来了!”虞翻大怒:“不忠不义的小人,也舔着个脸说自己是将军,不脸红吗?”糜芳听着难受,赶紧让路。

  后来有一次孙权请客喝酒,虞翻喝得特别多,当时就耍上了酒疯,说了很多疯疯癫癫的话,孙权也喝大了,情绪比较激动。拔出剑来就要杀虞翻,被张昭拉住了,孙权简直快气疯了:“你们让开,曹操都能杀孔融,我干嘛杀不了虞翻。”张昭苦口婆心的劝:“这又不是什么好事儿,您干嘛跟曹操学?虞翻名气太大,杀了他怎么向朝野交待?”后来孙权酒醒了很后怕,跟左右说:“昨天说错话了,以后我喝酒之后要杀人,你们都不要服从命令,等我酒醒了再说。”

  虞翻还是不接收教训,一次,跟孙权张昭三个人谈论神仙,孙权对神仙故事很敢兴趣,张昭就吐沫星子乱飞的给他讲。虞翻大概又喝了两盅酒,开始胡咧咧:“张昭你能不能不扯淡!哪儿来的神仙,你见过吗?”孙权实在是受不了这个二百五了,于是下令让虞翻去广西一带做官,自己落一个耳根清净。

  后来虞翻就死在了广西,听说他在那边儿开了讲堂,招收了不少学生。为交州的文教事业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8、张任

  张任,男,蜀郡人(应该就是现在的成都)。三国时代,说到白马银枪的酷哥,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赵云,理解再深一点的,还会想到公孙瓒。其实,张任也是一位白马银枪的勇将,细细算来,他还是赵云的师兄,同为武术大师童源的徒弟,凭借那一条百鸟朝凤枪硬是坐稳了益州第一勇将的位子。顺便罗嗦一句,童源还有一个徒弟,就是把曹阿瞒玩爽了的宛城侯张绣。

  当年大耳怪带着他的人马来到益州时,张任是州从事,属于地方上的高级幕僚。张任作为益州的将领,是坚决反对大耳怪入蜀的,而且多次劝说他的老板刘璋,大耳怪不是个好东西,和那个在汉中搞邪教的张鲁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早晚要对我们下手。但刘璋哪里肯听,还是迎来了刘备。

  或许是益州进得太容易了,容易的有点让人不好意思,大耳怪居然下不了决心杀刘璋。庞统是个明白人,他当然知道刘璋是一定要杀的,于是准备搞个飞机,弄死刘璋。但大耳怪觉得人心还没有收复,坚决不同意。张松来劝,也被拒绝,两个姓刘的玩了一百多天,各自散了。

 《三国演义》在这里还描写了一段“鸿门宴”,说两个姓刘的吃饭,庞统提前准备了一百个刀手埋伏在门外,吃饭时他给魏延发了个暗号,意思就是你把刘璋做了,我的刀手马上就进来逼其他人投降。魏延也是明白人,立刻提了把剑跑到场子中央说:“大家吃饭多无聊啊,我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吧。”接着就开始刷刷刷的舞剑,朝刘璋而去。此时,刘璋一边的张任毫不畏惧,拔剑要与魏延对砍,说那才是好节目。这下好了,双方的武将纷纷拔剑,说对砍多单调啊,还是群砍好。眼看就要开砍了,大耳怪开始仁义了,说好好吃饭吧,都是哥们儿,别砍来砍去了,于是作罢。

   张任临危不惧,刘璋“鸿门”脱险。

  多说一句,这个故事我在诸多史料上都没有找到,不知道是不是罗大爷编的,姑且放在这里给大家玩味。

  大耳怪入蜀第二年,杀了益州水军头子杨怀,收编了他的部队,正式和刘章决裂了,率领大军朝成都而来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停下来说说当时的环境。大耳怪当时的军队倒也不是十分的多,而且很多部队要在荆州防御阿瞒,天神一般的诸葛亮和关二哥也都不在,亡命徒张飞赵云在陪弱智阿斗,也不在益州,所以军事优势也不是大到不可战胜。但是刘璋手下的文官,特别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张松啊,法正啊什么的,别看这些家伙在演义里是个人物,在三国志游戏里属性还不低,但用今天的话说,全是汉奸。早在刘备入蜀时就是一副买主求荣的嘴脸,《吴书》曰: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

  《三国演义》里也提到过,益州百官“思得明君”,直白点就是叫大耳怪发个话,然后大家就把刘璋做了,以后就拜你做大哥了。可见当时要想当一个忠于刘璋的人是多么危险和艰难。

  这个时候,西蜀大将张任就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

  作为即将出征的大将,先看看他所处的环境,内部,忠心为主的王累倒悬于城门上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然而不被听从,有心劝谏的黄权也被刘璋气得哇哇大哭,刘璋身边的那帮汉奸则异口同声的闹着“思得明君”。外部,魏延、黄忠、庞统是什么角色我就不罗嗦了。总之一句话,萧墙之内祸害颇多,萧墙之外强敌林立。

  首战于涪,告负。退守绵竹。这个时候的刘璋军还不算完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张任没能在绵竹有所建树,守卫绵竹的是益州的二号军事强人李严,这个家伙是刘璋派来的棉竹最高长官。结果李严也是个“思得明君”的角色,还没打就率部投降了,让大耳怪的军队进一步壮大。张任被迫退到雒。

  当时杨怀、高沛已死,李严投降。益州只剩下张任一员大将了。

  什么叫英雄?古人云: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

  张任退守雒城,大耳毛贼,怎么能欺我蜀中无人,硬是在雒城和刘章的儿子刘循一起,挡住了大耳怪(正史上,刘璋的儿子还是不错的)。演义对这段故事的描写得相当精彩,落凤坡一战射杀庞统,击溃魏延,重创了大耳怪集团。当然演义里这么写只是为了突显后来赶来的妖魔——诸葛亮。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点残忍了,大耳怪招来了诸葛亮,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三个天神人物逆江而上,进攻雒城。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