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中原得鹿不由人——建安十四年江陵战役之战略纵深之三

本文发表于2022-02-09 18:32:00 最后修改于2022-02-09 18:32:00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1】 江陵地区周边地图:

中原得鹿不由人——建安十四年江陵战役之战略纵深之三

  【2】《三国志》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

  或曰:乐进走关羽,当为大胜,关羽此战,时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足可见其失策。

  难曰:依魏书之风格,向来夸胜讳败,如胜敌军则尽力鼓吹,失败则隐晦说出或干脆闭口不提。如乐进大胜,何妨言“皆破之”而言“皆走之”?走者,使之走也。其本意不可一概而论为打退(“死诸葛走生仲达”可证)或逃跑(“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可证)。是以“走之“只是关羽撤退的记载,却得不出关羽被乐进击败的结论,两军接战与否亦不可知。由是观史料,但见关羽撤退而不见其兵败,何以知乐进大胜?或以为南郡蛮夷之降可证实乐进打破关羽而生军威,观史书之行文,亦知此不然也。南郡蛮夷之降,当与乐进与关羽之战无关,甚至可能就非发生于江陵战役期间。

  【3】《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或曰文聘受重赏,可见其有大功,是以乐进与文聘当大破关羽。

  难曰:言讨关羽有功,却不说何功,见文聘加官进爵就断定文聘破关羽绝不可取。赵云力救少主于长坂坡,凌统奋力保驾于逍遥津,皆有功升官,遂由此言刘备曹操于长坂,孙权破张辽与合肥,可乎?是以升官和打败敌人根本无法划上等号。客观而言,此战结果不明,无证据显示文聘和乐进的联军打败关羽。

  或曰:聘烧羽船于荆城,可知文聘大破关羽。

  难曰:细品此话,文聘于汉津攻打关羽辎重,但又是“不知后事如何”,战斗结果不明,谈何大破?后半句,文聘烧关羽战船于荆城,确实获利,亦可见关羽水军受损,然受损几何未可知,船队是否为关羽统帅又付之阙如。战斗中受损,可作为被击败的证据吗?明显不行,否则何来惨胜之说?汉中之役,曹刘两家为争夺汉中,鏖战近一年,西川已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山穷水尽之境,可谓损失惨重,然则孰为汉中之胜者?刘备。荆城之役,仍无资料显示文聘打败关羽。况且关羽打游击,似乎无需水军,又由图而观之,此战似发生于襄樊战役期间。如此,则当与江陵战役无瓜葛,其间之更深关系,此处按下不提。

  【4】《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5】按:从三国志曹操方将领的传记可知,荆州方面的乐进,满宠,文聘等人,在赤壁之战以后,连江陵城的样子都没有看到,可见北道一直未通。此数人传记中,并无攻北道之记载。然则按常理,曹仁被围在江陵几个月,乐进等人没有理由不去支援曹仁,南郡岌岌可危,他们又不是和曹仁有仇?当然不可能见死不救。依当时环境推测,此数将亦当向北道用兵,或亲自将兵,或遣部下前往,然则皆无进展。也正因如此,几人传记中都没有记载此事,毕竟没有打胜仗,按照三国志对曹魏的夸胜讳败的宗旨,这类事件自然是少说为妙。是以知关羽绝北道,曹将数来犯,然北道仍隔绝不通。

  六、强弩之末

  建安十四年岁末,孙刘联军继续攻城。虽说吴军内部暗藏内讧危机,可周瑜终于稳住了局面,众将皆奋力向前,多有立功者。协助攻城的张飞也不含糊,英勇作战,作出了很大贡献,连周瑜都称赞其为“雄虎之将”。【1】同样获得这评价的还有在绝北道行动中立有大功的关羽。曹仁依旧顽强地抵抗,但是几个月来,一个援军,一车补给都见不到。本来曹仁兵力相对于孙刘联军就是劣势,经过一年攻战,孙刘联军固然损失不小,但是曹仁同样伤亡惨重,更要命的是粮草将尽。这位守城大师,纵有天人之勇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他与徐晃最终决定放弃江陵北归。

  然而在此时,北道仍然不通,这下曹操不能坐视不救了。可在荆州的几位大将都无法击败关羽,此时随着孙刘联军的势力在荆州地区越来越大,文聘等人能保证自己的防区不被骚扰即是万幸。无奈之下,曹操只得调动外地将领,强攻北道,保证曹仁顺利返回。然则此时于禁、张辽、张郃、臧霸等人都有任务在身,无法参与此次任务。好在就在临近荆州的汝南地区,尚有一位智勇兼备的大将——李通。

  李通字文达,是江夏平春人。早年素有侠名【2】。在建安初年他就投奔了曹操,屯扎在汝南西界。在之后的戎生涯中,李通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又通达大义【3】。并且他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对曹操忠心耿耿【3】。后来他因功被封为都亭侯,任汝南太守,在当时也是颇有声望的名将。此时荆州出事,竟需要汝南太守解围,足见局势至于曹军而言,已是万分危急。

  面对固守的关羽,李通丝毫没有迟疑,即刻率部发起猛攻。关羽并不好对付,防御工事修得很好,几轮进攻下来,曹军依然没有突破。李通一向作战英勇,曹操二次征讨张绣时,因刘表支援,曹军战事不利。此时李通连夜率军支援曹操,并先登陷阵,毫无惧意,终大破张绣,扭转战局【4】。此时军情紧急,攻势不利,李通继续了他的光荣传统,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下马亲自拔出鹿角,冲入重围,奋力突进以期打通北道,接应曹仁军撤退。诸将之中,此刻唯有李通最为英勇,面对劲敌,决不后退;身先士卒,拼死前进;一息尚存,战斗不止。仅凭此举,李通就可赢得世人的尊敬。他的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曹军的攻势推进了不少。与此同时,曹仁和徐晃已经弃城,向北进发,准备和李通前后夹击赶走关羽以顺利撤退。看来照此下去, 关羽必败,大事可成。

  然则天有不测风云,正在曹军战线逐渐推进之时,李通竟然身患重病,不治身亡。打败关羽之事,再次不了了之【5】。最终曹仁和徐晃还是撤回了北方,然则回去之路,怕也也不太顺利罢?魏书之夸胜讳败,在宗族传记中尤甚。曹仁行迹于本传中,但见破刘备、江陵之勇,却不见之前围攻夷陵之惨败,而对十年后襄樊战役中为关羽所破一事更是闭口不谈【6】。关羽方面,逼走曹仁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也无需再固守,于是他也撤了军。刘备和周瑜进占江陵,曹操在长江流域沿线的势力至此被一扫而空,江陵战役的大幕,至此落下。

  赤壁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操征战北方,横扫千军。可赤壁一把大火,不仅将舳舻千里付之一炬,曹操一统九州之雄心也就此付之东流。此战之后,曹操的势力便再也在长江流域施加引力场。至此孙刘联军才真正获得了一个较为平静的发展空间。而江陵战役则为这一成果的到达提供了直接的保障。此役使曹操势力彻底退出了长江流域,之后曹操虽屡征孙权,却都被阻击于江淮一带。魏国既建,曹丕等人多次发兵南下,亦曾围江陵败陆逊,但魏国势力始终无法在江南站稳脚跟,直到西晋建立,才终于拿下了坐断东南七十年的孙吴集团。然则这次战役,却不能说都是曹仁之过,他孤悬敌后一年,以寡击众,已然尽力,可谓虽败犹荣。对于江陵战役曹操集团失败的原因,深究一番,或亦可称为强弩之末。

  江陵战役的规模并不大,即使算上刘备南征等周边战役,双方参战部队人数亦远不足十万,和赤壁之战二十五万以上的参战兵力无法相比,然而其意义却同样重要。如果曹仁能守住江陵,就可以在孙刘联军的势力范围内打下一颗钉子,长江天险之于东吴,也就意义大减,刘备的生存环境自然将更为恶劣。由是此胜于孙刘联军而言,重要性甚至不低于赤壁之战。江陵战役的胜利,才算是使刘备与孙权拿稳了赤壁之战摘下的桃子。此役曹仁表现不差,孙刘联军的将领同样打出了自己的水平。主将周瑜,面对凶悍的敌军,心中自打算盘的盟友和随时可能起内讧的部下,最终稳住了局势,击败了敌人。刘备方面的大将关羽在游击战和绝北道阶段中表现突出,为战局作出了不少贡献。其余如张飞、程普、吕蒙、凌统等将领也都英勇作战,推动了战役的胜利。然而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江陵战役对于孙刘联军的影响,并非全是正面的。战后两家看似仍然和洽的关系之下,正有暗流涌动。

  【1】《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鲁肃吕蒙传》:备诣京见权,瑜上书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2】《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李通)以侠闻名于江、汝之间。

  【3】《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於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3】《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 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

  【4】《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5】《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

  按:由“以迎仁军”可知曹仁已经自江陵撤退,李通方能“迎”曹仁的军队。此当为相向运动,是役无论关羽胜败与否,阻援任务当以完成。又李通传记之中,未尝见李通破关羽,抑或是打通北道之记载。仍按魏书惯例,若李通胜,必当大书特书,然三国志之中,但见其英勇作战而不见其功,是以知北道仍未打通。如此,就战术而言,双方大致平手。战略之上,李通失败。或曰李通身先士卒,却暴病而亡,实则为三国志讳言,李通实则战死沙场。然史料不足,未可证实。在此仍取三国志病逝之说,至于真相如何,此处按下不提。

  或曰:“通道得病卒”当为“通,到得病卒”,是以李通得以打通北道,大破关羽,胜利完成任务。

  难曰:北道者,乃江陵之北要道之概述也。概念模糊,非如粮道般清晰,何以在文言之中以“通”形容之?就如其言,则李通之胜可谓辉煌,然三国志一言不表,何哉?或云“陈寿漏记尔”,然漏记何以见作战经历而不见得胜之只言片语?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

  【6】《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於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案,《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鲁肃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可知吕蒙往建业图计在于禁赴援之前,所谓大功,非谓虏禁,乃谓破仁。

  七、肆涌暗云

  江陵的失陷,表面上似乎并未使曹操感到不安,或许在他看来,一城一地的得失并无关紧要,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再返江南。建安十五年,他连干三件大事:发布《求贤令》,推行“唯才是举”;发布《让县自明本指令》,表明心迹以消弭众人对自己的疑虑;修建铜雀台【1】。

  毕竟此时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其总体实力对于孙刘而言仍具有绝对优势,可消灭这两家又非一时之功。思虑一番,曹操最终还是决定先安定朝廷内部,着力解决军事以外事务。朝廷内部暗藏的反曹势力并未清除,安内大事,对曹操而言还任重道远。至于何时再次用兵,就要看哪条大尾巴狼先撞上来了。

  孙刘联军方面,两家在庆贺胜利之余,也不得不注意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经过一年苦战,孙权终于将曹操势力逐退,可正在他心中稍安时,却发现刘备的势力有些大的过头了。如今的刘玄德已经不似败走当阳时的灰头土脸了,手握四郡不说,庐江叛乱的雷绪还带来了几万部队,正可谓鸟枪换大炮,今非昔比。就是周瑜刚打下来的南郡,也由于刘备在江陵战役中也出了力不得不分给一些领地而导致真正抓在东吴手中的地盘大打折扣。一年以来,似乎是东吴在为刘备火中取栗。可是眼下翻脸又实在不合适,于是孙权玩起了手段:联姻。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加强两家的联盟,以免和强大的邻居起不必要的冲突【2】。

  和孙权一样,周瑜也正为刘备的日益强大而担心。更何况此次见面,刘备竟向孙权要求获得南郡的治理权。江陵城可是周瑜辛苦一年打下来的,现在要他交出去,无异于与虎谋皮。于是他给孙权写了一封信,陈述刘备的威胁,建议将刘备软禁起来,利用关羽和张飞为吴国打天下【3】。周瑜此计确实够狠!可惜并不现实。软禁刘备倒还可操作,只是再调度关张无异于痴人说梦。关张是何人?怎会轻易听周瑜的调度?他们终于的唯有刘备,一旦刘备被软禁,只怕这两个人杀上门来夺回刘备,夺不回则与东吴结为死仇。如此孙权岂不是白搭上了一个妹妹?孙权自己怀疑不说,鲁肃也反对这招,于是就没有实施,并向周瑜作出了解释【4】。

  一计不成,周瑜又心生一计。他向孙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建议:夺蜀、并张、联马。这个计划表面为抗曹,其实也是在暗算刘备。设使周瑜果真拿下益州,则长江上游下游皆为吴属,刘备如三明治般夹在当中,纵使再厉害又能如何?何况谁也不知道周瑜会走哪条路伐蜀、会不会半道回去打刘备?虽说我们不能肯定周瑜就一定是吞刘自大派,但也足见他对刘备防范之深。孙权采纳了周瑜的计划,周瑜回到江陵准备整理行装出发,可惜半道就病死了,他的战略计划也就此告吹【5】。

相关人物:关羽 刘备 曹操 孙权 周瑜 李通[魏] 曹仁 文聘 乐进 吕蒙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