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论两晋南北朝人评三国之诸葛亮

本文发表于2022-01-31 19:21:14 最后修改于2022-01-31 19:21:14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两晋南北朝人对三国时期的战争、历史人物和事件格外关注,他们或检讨三国时期战争的得失,或剖析三国人物之行事,目的非常明确——“此皆前代之殷鉴也”。其评论虽未必公允,但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距三国最近,战争的陈迹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影响当残留更多。因而两晋南北朝时人们的种种评论,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两晋南北朝人评三国之诸葛亮

  一些论文和学术性文字对此已有触及,但并不是专题性的讨论,尚不系统和全面。本文再进一步做些工作,试图使其能更深入一些。

     

  二、对葛亮的评论

  对葛亮,南北朝时人大都肯定其治国的才干、勤劬,以及对君主的忠贞不二,将其视为贤相。人们谈到当代享有盛誉的政治家,也常常将其与诸葛亮相比拟。东晋的陶侃也算得是领袖一时之人物。当时朝中的尚书梅陶对陶侃就非常推崇,其与亲属曹识的书信中,就认为陶侃“忠顺勤劳似孔明”。(《晋

  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罗贯中

书·陶侃传》)又,王猛是前秦著名的政治家,在其治理下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最强盛的国家。《南史·王镇恶传》载:“王猛之相苻坚也,北人以方诸葛亮”。

  刘备托孤于诸葛亮的史事在南北朝时有很大影响。一些人对之赞扬不已,甚而至于景仰,有意在他们的政治生活中仿效之。如北魏孝文帝元宏托孤于其弟彭城王元勰,就清晰可见刘葛托孤的影子。

  据《魏书·彭城王勰传》载: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南朝太尉陈显达率军攻入北魏境内,同年三月孝文帝出师亲征,孝文帝之弟、时任“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总摄六师”的元勰也随军出征。征途中孝文帝“不豫”,于是元勰一面“侍疾禁中”,一面“总摄百揆”。有鉴于当时北魏皇室对权力的敏感,元勰感到集权于己身容易罹祸,曾经向孝文帝表示自己“侍疾无暇”,精力上顾不过来,要孝文帝“更请一王总当军要。”孝文帝则答道:

  戎务、侍疾,皆凭于汝。牵疴如此,吾深虑不济。安六军、保社稷者,舍汝而谁?何容方便请人,以违心寄。宗祏所赖,唯在于汝。诸葛孔明、霍子孟异姓受托,而况汝乎!

  孝文帝不仅要元勰继续执掌军权,同时已表示要向其托孤之意向。孝文帝所举先代托孤成例,便是诸葛亮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霍光受汉武帝之托辅佐汉昭帝,因孝文帝准备向自己的弟弟托孤,遂称诸葛亮、霍光为“异姓受托”。其后北魏军队在战事上十分顺利,但孝文帝的病情迅速恶化,遂向元勰托孤。元勰虽然答应并在后来也完成了辅助太子登基,但同时他也说服孝文帝并得到其遗旨,允许其在孝文帝死后“辞蝉舍冕”,辞去官职。事实证明元勰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史籍记载了孝文帝托孤时元勰的表现:

  行次淯阳,高祖谓勰曰:“吾患转恶,汝其努力。”……高祖疾甚,谓勰曰:“修短命也,死生大分,今吾气力危惙,当成不济矣。虽败显达,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社稷所仗,唯在汝身。霍子孟以异姓受付,况汝亲贤,可不勉也!”勰泣曰:“士于布衣,犹为知己尽命,况臣托灵先皇,聊晖陛下,诚应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

  面对孝文帝之托孤,元勰所言“诚应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云云,与诸葛亮当年回答刘备的话何其相似。按《三国志·诸葛亮传》载: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从孝文帝与元勰围绕托孤的这些言行,可见他们对诸葛亮受遗托孤之史事景仰有加,境遇相似时便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由此可见诸葛亮受遗托孤之史事对那时人们的影响之深。

  当然,两晋南北朝人对刘葛托孤一事的看法也有歧见。这主要是围绕刘备所说下面这番话的争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些人认为刘备是想用这番话来表明自己托孤的真诚,表明刘备为了“终定大事”即兴复汉室,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并欲以之统一蜀人的意志。陈寿在《三国志·刘先主传》卷末的“评曰”,就可以称为这种看法的代表:“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陈寿对此非常赞赏,认为刘备之托完全出于公心,盛赞刘葛堪为君臣关系的楷模。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