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谯周与贾诩同样的人生却不一样的结局

本文发表于2022-01-13 03:05:04 最后修改于2022-01-13 03:05:04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谯周与贾诩同样的人生却不一样的结局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导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一方,天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而武威姑臧的贾诩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贾诩一生虽多次易主,但其智慧过人,奇谋百出,算无遗策,被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称为三国中最聪明的谋士,不仅在乱世中审时度势,最后得以安然终老,还保全了家人,后世对贾诩的智谋也是津津乐道。

  贾诩何许人?贾诩,字文和,威武姑臧人,三国曹魏著名的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贾诩在三国历史上,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是真正的神机妙算,也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东汉黄巾平定后,董卓专政,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而贾诩就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在董卓军中服役,后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任辅军。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李傕、郭汜请求赦免而未果,被迫外逃。贾诩当时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而阻止李傕、郭汜等,并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李傕、郭汜一想,是这么回事,就率领残军杀回长安,最后李傕等攻破长安,杀了王允等人,胁迫献帝,长安一时朝野大乱,满城腥风血雨。贾诩为了自保,为李傕、郭汜献计,造成东汉政府再次陷入混乱,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最后可能贾诩也自己过意不去,并通过李傕、郭汜对他的信任,从中挽救一些东汉朝廷的大臣。

  后来,贾诩就投靠了屯驻华阴的段煨,段煨因忌惮贾诩的声望而表面上对贾诩非常敬重,并不重用贾诩,时刻防范着贾诩,被贾诩看出来就投靠张绣去了。易中天先生说贾诩能洞察人心,审时度势,在乱世中游刃有余,足见其智慧。贾诩投靠张绣后,曾两次投靠曹操,第一次投靠曹操后,因曹操欺负张绣的婶娘,贾诩为张绣定计而攻击曹操;第二次曹操是在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时候,贾诩一眼就看出了袁绍不足以成大事,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贾诩慧眼如炬。

  纵观贾诩一生,从在董卓手下为官,为李傕、郭汜谋划,再到从李傕和郭汜手中挽救大臣,后头段煨,再投张绣,并两次投曹操,最后得以善终,身处乱世在各虎狼之间游刃有余者又有几人呢?所以说易中天先生说他是三国谋士中最聪明的人非常的有道理的。

  然而蜀汉灭亡时的光禄大夫谯周却没有他这么好的运气,贾诩是多次易主,谯周仅二易其主而已,未如贾诩一般得到重用,谯周虽没有贾诩一般的谋,却也是一代硕儒,其人不仅学识渊博,忠肝义胆,忧国忧民,但是他在后世的评价中与贾诩有着天壤之别。东晋孙盛认为“禅既闇主,周实驽臣”,明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讲到“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确实对谯周的评价太过分了,不是谯周太恶,而是王夫之的话说得太恶了。王夫之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说白了他就是说自己很了不起而已,知道王夫之生平的人应该知道。

  如果说谯周误国的话,我们

  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罗贯中

再看看蜀汉司徒许靖,刘备入蜀前为刘璋官吏,后刘备紧逼成都,许靖想背叛刘璋,刘备因为这件事看不起许靖,都不打算录用他,但是诸葛亮和法正提出建议,许靖虽然年老无才且没有节操,但是却闻名天下,如果不予任用,可能会给天下人不良的观感,造成以后人才召募以及政治号召上的困难,后来刘备就让许靖当了左将军长史。裴松之曾这样评价许靖,“文休名声夙著,天下谓之英伟,虽末年有瑕,而事不彰彻,若不加礼,何以释远近之惑乎!”,这就是对许靖的最中肯的评价了。由此观之,历史对贾诩、谯周和许靖的评价完全是两个概念,三个人做的事情差不多,却后世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曹操能够独霸一方?后世觉他被人称为

  兵出西秦,雄才敌万人。

奸雄而鸣不平,其实很多人都只是从表面看到曹操的功绩。曹操任用人才是不拘一格的,郭嘉就是一个放浪形骸、不受约束的人;曹魏徐州太守昌豨(于禁的同乡)反复无常,屡次叛乱,最后被于禁率兵击杀,曹操却说:“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大意是说如果昌豨不向曹操投降却向于禁投降,看来是昌豨命该如此!也就是说曹操会放昌豨一马,昌豨虽然道德有问题,曹操却能够宽容昌豨和郭嘉,那谯周为什么又得不到后世人的宽容呢?更何况谯周并未有昌豨等人的过错。

  ——转自舒凯平新浪博客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