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诸葛亮重用马谡的深刻用意

本文发表于2022-01-10 01:27:38 最后修改于2022-01-10 01:27:38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经历了荆州之败、夷陵之败这两次剧创之后,西蜀人才匮乏更为突出,诸葛亮当国之初,就为此绞尽脑汁。据《华阳国志》记载,西蜀曾在成都南边筑高台延揽四方贤才。这时的延揽,只能局限于益州,所以益州籍人士如广汉人李邵、巴西人勤在相府做掾(属官的通称),犍为人五梁为功曹(汉代,郡守、县令之下设功曹,分管人事),梓潼人杜微为主簿(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的官员,相当今天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由此可见,这时候,一批益州籍人士登上了西蜀的政治舞台,但都是下级官吏。真正被的,则是荆州籍人士。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美梦,挖空心思地组建荆州籍帮派体系。

诸葛亮重用马谡的深刻用意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一批人才,蒋琬,董允、郭攸之、向宠等,启刘备弃用的杨仪掌控军队,第一次“北伐”时候,极力排除众将领推荐的魏延或吴懿担任“督前部”(前敌总指挥,相当于副帅),硬是提拔没有行军作战经验的马谡担任此职。

  这是不同寻常的任命。刘备永安宫托孤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马谡何人也?刘备竟然如此眷顾,直至临死前,依然要念念不忘。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良之弟。马良兄弟五人,俱有才名,尤以马良最为出色。刘备占据荆州时,马谡随兄长马良投奔到刘备麾下,马良官至侍中,是刘备的重要幕僚。马谡以从事身份随刘备出兵益州,曾担任绵竹、成都两县县令,后升调越嶲郡太守。

  以马谡被杀时三十九岁推算,刘备对诸葛亮说及此人时,马谡应是三十三岁。西蜀朝廷中王侯将相比比皆是,刘备都没有提及,独独对一个边远地区的年轻郡守十分在意,不反常么?这得从诸葛亮同马良的关系说起。据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推测,马良“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裴松之的推测,依据了《诸葛亮集·马良与诸葛公书》,书中有“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句。以尊兄称呼诸葛亮者,除了马良外,西蜀满朝文武中再无他人,所以裴松之大致没有说错;至少,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又都是自荆州成为从大臣。刘备之所以特别提出马谡不能大用,就是考虑到自己身后,诸葛亮大用马谡的可能。当然,马谡也具有被大用的条件:因为他“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所以为“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见《三国志·马谡传》)。

  诸葛亮当国之后,并没有遵照刘备的叮咛,而是立即将马谡调任参军,这不是疏忽而是蓄意。东汉时没有参军一职,曹操以丞相身份总揽朝政时设此职务,意为参丞相军事,诸葛亮遂加以沿用。参丞相军事参与到什么程度,没有定数,完全看本人才能和丞相对其才能的认定。马谡担任参军后,每每同诸葛亮“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同上)。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置满朝送行文武大臣于不顾,将马谡拉上自己的车辆说:“虽然相议了几年,今日临别,请你给我再献良谋。”马谡说:“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促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见《三国志·马谡传》注释《襄阳记》)

  马谡所说的,不过是军事常识,已经在一起议论了几年,还有拉上车辆再议的必要吗?既然有必要,马谡又是参军职务,何不带其一同出征?不带是没有必要,最后交谈只能是一种借口,用拉上自己车辆的特殊礼遇,向朝臣放出氢气球,用意在于暗示众人:他要破格启用马谡,你们得有思想准备。

  重用马谡的根本原因,在于马谡的荆州籍贯,更在于诸葛亮同马良马谡弟兄几个的特殊关系。一旦马谡成长起来,则是诸葛亮在军队中有力助手,是实现皇帝梦的一部妙棋。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