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诸葛亮为什么流放廖立

本文发表于2022-01-09 16:16:27 最后修改于2022-01-09 16:16:27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当孙权派人打问谁是西蜀经天纬地的大才时候,诸葛亮答道:“庞统、廖立,楚之良才也。”将廖立同庞统相提并论,足以见廖立卓尔不群的才能。然而如此大才被历史淹没不为人知者,是他在刘备去世后遭到诸葛亮打击流放。

诸葛亮为什么流放廖立

  廖立系荆州武陵人,刘备夺取荆州后,先被任命为从事,二十多岁时出任长沙太守,是六个地方军政长官的一个。长沙被吕蒙夺取后逃回成都,刘备不仅未追究失地责任,更迁为侍中。侍中地位虽然不高,但与皇帝十分亲近,显然,刘备是十分器重廖立的。

  当诸葛亮率兵北伐时,身为长水校尉的廖立对来访者李邵、蒋琬讲了一段话,大致有这几层意思:(一),大军就要出发了,你们都喜欢听从(不肯据理加以劝阻)。(二),当年先帝就发生战略失误,不能在夺取益州后,立即北上夺取汉中,却同孙权争夺南三郡(指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结果是空手而还,徒然劳苦了将士和民众(这都是不听忠告的结果)。(三)曹操夺取汉中后,更以汉中为依据,派夏侯渊、张合南下小、大巴山,几乎使益州得而复失。(四),直到后来才夺得汉中,但付出了关羽荆州失败,全家被杀和上庸孟达投敌,刘封被杀的惨痛代价。(五),关羽恃勇蛮干,领军作战没有方略,只知道一味地冲杀,致使前后多次打败仗,造成众多将士无谓牺牲。(六),向朗、文恭十分庸俗,文恭身居侍中,但做事缺乏纲常法纪;向朗过去就吹捧良兄弟是圣人,让这样的阿谀之人做丞相长史,当然会言听计从。(七),中郎郭演长(即郭攸之)只会跟在后边摇旗呐喊,根本没能力与商大计,但今天却占据侍中的高位。(八),王连是个俗不可耐的人物,就是能残酷地剥夺搜刮,致使益州民众贫困不堪到现在的地步。

  将廖立七条内容归纳起来是三点:

  其一,先帝时,曾发生过战略错误,主要是轻启战端,徒然造成了重大损失。言下之意是要接受这个教训,不应该贸然地进行北伐。

  其二,批评诸葛亮组织路线发生偏差,使用了一批德寡才拙的庸俗人物。

  其三,应该体恤民众不堪承受的负担,再不能像王连那样剥夺搜刮百姓了。

  李邵、蒋琬并没有从廖立谈话中清醒过来,而是看作不协调声音,并向诸葛亮传了小话。在知情之后,诸葛亮立即上奏刘禅,弹劾廖立三大罪状:

  (一)“藏否群臣,公然宣称国家不任贤达而任用俗吏,当位的都是人”。

  (二)诽谤先帝。

  (三)“将军队兵众简练,部伍分明”的训练成绩斥之为不足一提。

  这三条“罪状”需一一剖析。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关于第一条,批评诸葛亮任人标准发生偏颇是以事实作依据的,向朗、郭攸之、文恭等已盖棺定论,他们确实很平庸,平庸得传记中几乎无可以圈点之处。王连对民众的苛刻与否,已是后世评论者的立场问题,见仁见智的分岐,全在于此。诸葛亮不等于国家,把国家作挡箭牌,只能表明手端的拙劣,就像今天一些人要求部下听命时,常搬出“服从不服从党”一样的荒谬可笑。廖立批评用人不当,是实指,都有具体人,并没有一概否定。“万人率者皆小子”是诸葛亮强加于他的,先把对方推到荒谬绝论的地步再加以挞伐,很失公正。

  关于第二条,廖立对刘备并没有无中生有地横加指责,而是对东三郡争夺战、汉中争夺战和襄阳争夺战这三次失败总结教训的,不能说是对刘备的诽谤。他以此作借鉴批评诸葛亮北伐,恰好反映了廖立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战略目光。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对其他人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感慨除批评其他大臣无能外,更指责了刘备东行的决策失误和指挥战争的无能。如果廖立有诽谤刘备的嫌疑,那么自己又是什么呢?

  关于第三条,军队不是放在桌面上刺激胃口的“看菜”,是打仗用的。其训练有素与否,需放在战争实践中检验。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已方军队的实力,并与敌方相比较,是三军统帅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人们普遍存在着自我感觉良好的弱点,不自觉中,容易夸大自己的优势而漠视对方。诸葛亮北伐五战五败的历史,正验证了这一点。廖立对诸葛亮训练的军队不甚看好,一方面正视了蜀军本身的不足,更包涵了对战争双方军力的比较,他较为客观也较为冷静。

  从以上归纳中可观察到,廖立是针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一是指斥他蓄意组织荆州帮;二是指斥他贸然地进行不可能胜利的北伐战争,所要终结的,则是诸葛亮登上皇帝宝座的意图。这两点击中了诸葛亮要害,自然引起他的恼恨。

 

  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

 在《诸葛亮集》中,陈寿又收集了诸葛亮弹劾廖立的另一份奏章,显然是刘禅还有清醒的头脑,对第一份奏章并没有批复的结果。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