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向曹丕学习低调领导智慧

本文发表于2022-01-05 21:09:37 最后修改于2022-01-05 21:09:370人浏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向曹丕学习低调领导智慧

  前言:

  魏国太子争夺战明枪暗箭,生死之地。一直以来,曹植出尽了风头。在太子争夺战中,曹丕也曾经为此而恐慌过,他向自己的老师贾诩讨教。贾诩说:“您只要兢兢业业,不违背做儿子的礼数就可以了,不必去想那些虚名。”曹丕接受了贾诩的建议。有一次,曹操亲征,曹植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作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

  曹丕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话也不说。曹操看到曹丕这样,连忙问他:“怎么了?”曹丕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做儿子的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曹操听后,大为感动。最终,曹丕被立为太子,而曹植则因为风头过盛、才能过显丢了前途。

  企业家的个性本质上都是张扬的,这种张扬实际反映在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拼搏精神和不服输的态度;反映在他们对渴望成功的不惜付出和满腔热情;反映在他们永不满足、寻求新一轮发展的渴望和努力。大凡张扬的人,往往勇于创新、感冒风险、大胆进取、不怕艰难困苦,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些企业家看起来十分“低调”,但这只是其外在表现方式,其内心深处还是“张扬”的,否则,就很难解读成功企业家所取得的种种辉煌业绩。

  但是,在中国做企业还是低调一点好,低调一点麻烦事少,太高调了麻烦事多。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低调是一种领导智慧,低调是高明的领导风格——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低调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低调——不是简单的领导方法或模式,而是一种领导风格。低调领导力——并非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而是对任何普通人尤其是身处要职的领导者都适用的生存智慧,是现代市场丛林中的企业领导者必须遵守的卓越法则。

  谭小芳老师(预定低调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了解到,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人的性格具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喜“张扬”者属于“金”,喜“低调”者属于“水”,性格一旦形成极难改变。低调不是不吱声,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更和谐立足公众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正因因此,过分作秀、缺少责任感、缺少诚信诚意的富人并不能够赢得媒体和公众的尊重,甚至会受到非议,阻碍事业的发展。所谓“沉住气,成大器”,放在职场中,就是这个道理。

  拿破仑曾经说:“有才能往往比没有才能更危险;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轻蔑,却更难不变成嫉妒的对象。”所以越是有才华的人,越是官居高位的领导者,就越要保持低调的智慧。有句话说:“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处世谨慎,临事不惊,持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得理也要让三分,这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

  据《论语》载:“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向老师求教怎样入仕为官。孔子说,多听少说,有疑问则存疑,其它没有疑问的要谨慎地谈论,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其它的也要小心翼翼地去实行,就能够减少做后悔的事。说话错误的少,行为后悔的少,俸禄就在这里面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谨言慎行历来被视为有修养的表现,语云:“水深流去远,贵人语话迟”,适合入仕为官。如果能达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便是道行高深,真正大领导的“范儿”。

  汉代刘向著《说苑》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这个故事就是成语“三缄其口”的由来。“多言多败”的思想传布民间,演化为日常俗语。如“言多语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人只说三分话”、“话到唇边留半句”等皆是。谨言慎行成为中国人的社会意识和生活理念,同时体现了官场适者生存的领导智慧。同时,老子也说过:“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话直接道出了好胜者必败的道理。

  在谭小芳老师看来,企业经营管理讲究:高效做事、低调做人、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方为上策。甚至可以说,领导者低调与否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善于防守的人,像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一样,使敌人无形可窥。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般都采取“守拙”的方法,以保护自己;那种把聪明全露在外面的人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愚拙者。商人做事,也要谨以安身,避免成为别人关注和攻击的目标,这体现了低调领导力的方法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物质文明的催生所致,如今社会上各类职业当中都有动辄恶语伤人者。比如有不知荣耻而狂的,有仗人势而狂的,有商业炒作而狂的,有不甘冷寂而狂的,还有被酒“烧”狂的,等等,不一而足!在言语上低调是做人的另一重要品质,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感觉你有傲气或是瞧不起人、教训人、挖苦人。生意场中,太多的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副得意忘形的面孔,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情,一副专横跋扈的气势……以这种傲慢的姿态处世,不

  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管你现在多么成功,迟早会失败。

  在一个企业里,一个统驭着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上百个员工的企业领导自然与他人有着不同的身价,你有资本,说话带“官腔”,走路迈“官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但这样的老板也注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做老板还是低调一点——低调是一种哲学,一种姿态,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艺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甚至可以说——低调做人是一个企业领导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谭小芳老师下面与您分享一个故事——

  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东汉蔡邕的外孙,晋景帝司师的献皇后的同母弟。但他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他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请他做官,他都谢绝。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曹爽专权时,曾任用他和王沈。王沈兴高采烈地劝他一起应命就职,羊祜却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别人,谈何容易!”

  后来曹爽被诛,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免职。王沈对羊祜说:“我应该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羊祜听了,并不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这不是预先能想到的。”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有辅助之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侯,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总是十分谦让,不敢属其上。

  后来因为他都督荆州诸军事等功劳,加官到车骑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坚决推辞,说:“我入仕才十几年,就占据显要的位置,因此日日夜夜为自己的高位战战兢兢,把荣华当作忧患。我身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运,应该警诫受到过分的宠爱。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有不少才德之士,如光禄大夫李熹高风亮节,鲁艺洁身寡欲,李胤清廉朴素,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无能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没有同意。

  晋武帝咸宁三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坚辞不受。羊祜每次晋升,常常辞让,态度恳切,因此名声远播,朝野人士都对他推崇备至,以至认为应居宰相的高位。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但他本人对于权势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也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有人认为羊祜过于缜密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人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恐怕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到私门拜谢,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平时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葬羊祜的想法时,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谦恭。这都得益于低调领导力啊。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领导批评别人,气势汹汹的,很有点“得理不让人”的味道,结果被批评者要么是毫不买账,言行举止反而变本加厉;要么是口服心不服,一肚子不开心,这实在是于事无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不可能事事顺心,很有可能你是有理的,但有理就一定要不让人吗?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个性强的人,容易动肝火,虽知道要谨慎,却熬不住性子,终使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柔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谦卑,言行显得懦弱、迟缓。而在强烈的功利吸引之下,无论强者与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为冒险,自取失败。所以,领导者要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留三分余地,换十足人生。

  做人做事要讲技巧,做领导更要讲策略。俗话说“做事难,做人更难”,难题愈多,愈能显示你的能力和才干。做人需要低调一些,做事则不妨张扬一些,二者巧妙结合,就能成为一个仕途通畅的领导者。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地低成海,人低成王;高调做事是一种魄力,高屋建瓴,古同视阔步。在人生竞赛中,只有懂得低调做人,你才能走的更远,只有学会高调做事,你才能走的更好。

  人首先要学会低调做人,在行为上要低调,才大不可气粗,居高不可自傲:在心态上要低调,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持才傲物:在姿态上要低调,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在言辞上要低调,莫逞一时口头之快,要谨记祸从口出。同时,人也须拥有高调做事的魄力,有了高标准才能高屋建瓴,有了高目标才能高瞻远瞩,有了高要求才能高歌猛进,有了高姿态才能高义薄云,有了高志向才能高视阔步。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新著《沉静领导》,在2003年初登陆中国企业界。它在国外被命名为“第五级经理人”,而国内则把它命名为“沉静领导”。从上世纪80年代的艾科卡到90年代的韦尔奇,人们坚信:外向、张扬是优秀企业家的必备特征;而同样从80年代的比尔·盖茨到90年代的郭士纳,人们更加坚信:冒险、传奇才应该是优秀创业家的必备经历。

  谁能真正成功?是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沉静领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向、低调、坚韧、平和,甚至动机混杂。归纳起来,沉静领导具有3大品格特征:低调、克制、谦虚和执着。低调、沉静的领导之道,与我们传统的东方处事哲学很相近,令国内企业管理者匪夷所思:这是不是管理思想的返璞归真啊。

  谭小芳老师表示,绝大多数的艰巨问题,往往是那些不引人注目、远离镁光灯的人,通过他们谨慎小心、深思熟虑、小而踏实的行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2003年中国诸多企业CEO们的做事风格和对著名企业的观察来看,企业比以前更理性,更“沉寂”了。张瑞敏、倪润峰们在各大传媒上主动的露面越来越少,而企业练内功的势头越来越猛。

  这方面,华为老总任正非是典型的案例。他以不接受媒体采访、不上电视而著称,在当今的企业家中可谓异类。我得知有次《南风窗》杂志曾经从华为内刊上转载过一篇任正非的文章,虽然读者反响很好,但任正非并不高兴,而是要求公司法律事务部跟《南风窗》交涉,并批示退回了杂志社寄去的稿费。我们发现——张瑞敏、倪润峰们在各大传媒上主动的露面越来越少,而企业练内功的势头越来越猛。这难道只是巧合?

  其实,是否应当低调常常受企业的性质和企业家的个性影响,并无定规。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登珠峰,搜狐的张朝阳滑旱冰,都曾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谭老师认为,这是由于——住宅和网络的服务受众更多的是普通的消费者,民众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适度的张扬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而华为更多地面对行业用户,与民众的认知比起来行业内的认可度要重要的多,对公众的低调无碍于企业发展。

  总体来说,南方商人与北方商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南方商人低调,北方商人高调;南方商人重利益,北方商人更看重面子。许多南方的老板,企业发展很快,规模庞大,在业内享有盛名,但老板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也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公司的宣传资料上没有老板的介绍和图片,甚至在行业内部也鲜有其声音和踪迹。外界只知道企业的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老板的姓名。相比之下,北方的老板多爱出风头,对个人的面子看得很重。喜欢抛头露面的北方老板,往往个人的知名度比企业名声还响亮,今天接受报纸采访大谈年内要达到什么目标,明天做客电视台信誓旦旦要进军×××强,还美其名曰:“打造企业领袖个人品牌。”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喜欢高调示人,热衷于声望的提高,喜欢参加“大企业家”、“企业名流”、“杰出才俊”等评选。几经周折,终于当选,颁奖大会风光热闹,报刊杂志喧腾一时,亲朋好友庆贺一阵,事实上对企业家个人的领导经营能力、公司运行的好坏,并没有实际的帮助,也无法增加个人财富。更有甚者,只不过是被举办单位利用做拉赞助、凑热闹的工具,背后受人耻笑、暗骂者,亦不是少数。企业的领导者应重视的是“名实相符”、“实至名归”。要名实相符、实至名归,不可能靠少数人选拔、投票、抽签或走后门得来,一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及经营的成效。只有实力与成效,才能长保你的地位与财富。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