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朝故事 >

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躬耕地

本文发表于2021-10-16 13:07:55 最后修改于2021-10-16 13:07:550人浏览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新版电视剧《三国》上映之后,不少网友高呼“看新《三国》学新‘历史’”,被新《三国》的低级错误雷得哭笑不得。但想必让导演高希希哭笑不得的则是,他难得严肃了一次的一个历史知识——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却被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刚批为“简直是胡编乱造,新《三国》咋能这样不严肃呢”,甚至高呼让高希希和编剧朱苏进前去南阳卧岗“向南阳及所有被误导的观众致歉、谢罪”,口气不小,底气

  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十足。

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躬耕地

  南阳方面还搬出了名作家二月河。二月河先生是我敬重的一位作家,但在这个问题上,二月河先生的发言(或许不是他的发言,而是记者杜撰的)实在有失水准。大河报报道:“著名作家二月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阳。南阳在汉代是大都市,有《南都赋》为证,它在当时是除首都之外的第二大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极为昌盛。张衡、张仲景等名垂千古的优秀人才也都是和诸葛亮同时期的人。而襄阳在当时很小,出现诸葛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出现了一拨顶尖人才,我们可以理解;但突然在穷乡僻壤里冒出一个诸葛亮,那就不可思议了。”按照二月河先生的这个逻辑,小地方出不了人才,大地方才可以,那么中国是何等泱泱大国,我们的国足早就应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吧,哪里轮得着韩国和日本在世界杯上风光?这岂不是让堂堂国足的国脚们情何以堪无地自容吗?

  除了小地方不出人才的说法不合逻辑十分搞笑之外,二月河先生的汉末历史知识,也让人无法恭维,概括来说,就是以固定眼光看问题,没看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汉末的襄阳并不是小地方。南阳郡作为东汉光武帝的家乡,在东汉后期是天下第一大郡,人口甚至超过了京都洛阳所在的河南尹,达到二百多万。这二百多万的人口,当然不是集中在南阳郡治所宛城(宛城即今天的南阳),而是三十多个属县的总和。南阳郡治所宛城,本来确实是繁华的大城市,不过在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中,宛城战乱严重,黄巾军将领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前赴后继,与南阳太守褚贡、秦颉、名将朱俊激战数月,宛城一带兵荒乱,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此后,南阳一带先后被袁术、张绣等军阀占领,也是军阀混战的重灾区,人口的减少在意料之中(曹操诗云:生民百遗一)。而在同时,襄阳作为荆州刘表的大本营,战乱较少,经济发展。经过这一番此长彼消,襄阳已超过南阳成为荆州地区当之无愧的经济、文化中心,史载“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更有中原学者名士一千多人前来避难(《后汉书·刘表传》: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

  诸葛亮正是这众多避难荆州士人中的一员。那么,诸葛亮究竟是在荆州的南阳还是襄阳居住生活,并受到刘备三顾茅庐的呢?这便是争论的核心问题了。南阳与襄阳争夺诸葛亮躬耕地,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头是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的一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后各种史料层出不穷,襄阳说、南阳说逐渐各执一词、分庭抗礼。

  在这里,我不想翻故纸堆找证据了。那些所谓的证据,只要百度一下就能搜出一大堆,实在没多少参考价值。古人和今人其实差不了多少,看看今人有多少受到了误导,就能明白古人同样受到了不少误导,这

  子龙浑身都是胆也!

些“证据”就在误导之下,以讹传讹,以假乱真。在这里,我只想指出几点常识:

  常识一:古今行政区划是不断变迁的。诸葛亮说的南阳,不是今天的南阳,而是当时的南阳郡,而诸葛亮躬耕地隆中虽然距离襄阳只有二十里,当时却属于南阳郡管辖的邓县,所以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并没有错。

  常识二:诸葛亮来荆州是为了避难。宛城在当时战乱不断,诸葛亮随叔父离开徐州琅邪郡阳都老家(今山东沂水县南),辗转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一带)到达荆州,正是为了避开徐州战乱,用脚指头想一下,诸葛亮也不会去战事频繁的宛城附近,否则就是才离虎口,又入狼窝。

  常识三:刘备不可能跑到宛城三顾茅庐。宛城在官渡战前,张绣投降曹操时,已经是曹操的地盘了。如果诸葛亮在曹操的地盘上,那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跑去挖人才,而且连着挖三次,那根本就是送死。

  常识四:诸葛亮的圈子在襄阳。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大姐夫蒯祺、二姐夫庞山民,都是襄阳附近的人,说明诸葛亮此时主要在襄阳一带活动。如果说诸葛亮住在宛城,活动在二百里外的襄阳,考虑到当时落后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毛驴)以及路途不靖的社会治安问题(拦路打劫的绿林好汉众多),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